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ID:31596269

大小:99.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1-15

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_第1页
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_第2页
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_第3页
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_第4页
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_第5页
资源描述:

《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泉州教育科研参考2010年第六期(12月)总第91期目录教育发展◎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教学研究◎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理性思考◎面对学困生教师应该反思自己教学的不足教育视野◎山东教育厅副厅长:中国教育改革需要吃“中药”◎没时间做梦:校长感叹目前中小学教育是搭鸟笼◎北京四中校长给学生的18条建议◎美国如何对学生进行惩罚教育教育时评◎由女生之死想起“一厘米主权”教师沙龙◎拥抱你的价值观念幸福感也跟着来心理漫谈◎找到你自己的赛道教育故事◎放下自然会自在编者的话:在精英教育时期,多数学困生不受关注,他们更像是少数适应传统教

2、学学生的“陪读”。《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一文认为,我们应该反思现行教育是否给予了他们应有的存在与发展空间,只要教学方法适当,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值得我们深思现今教育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理性思考》一文探讨了有效教学的内涵、现状、问题及实施策略,可以让我们对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面对学困生教师应该反思自己教学的不足》一文从反思教师教学的角度来探讨学困生的教育,是对《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一文观点的更为详细的阐述。《拥抱你的价值观念幸福感也跟着来》提出了以目标为焦点的生活的局

3、限性和危害,并告诉我们,以价值观念为焦点的生活会让我们对所拥有的感到幸福,并一直持续幸福。教育发展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程方平在整个教育系统努力推进教育改革、强调教育质量的今天,从小学到大学,教师们还都会遇到为数不少的学困生。由于对其实施的教学往往与教师们习惯的常规不合,所以学困生问题往往成为教学工作的难点或死角,给广大教师和家长带来困惑。对此,国内外教育界早有普遍关注,并试图找到适合学困生改变的更加积极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根据长期的观察和了解可以认为,除极少数患有心智疾病的个体外,多数学困生是以往教育的失败造成的,是

4、学生智能类型的多元化与现行教育导向不合造成的。依现状分析,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教育教学,最适应学术性学习的学生约占20%,在其余约80%的学生中,又有大约一半比较适应,属于学习中等的学生,剩下的学生属于或接近学困生。在后者之中,属于生理和心智问题的极少,多数人的问题出在学习习惯和学习信心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早期学习(0~6岁的幼儿教育和后来的中小学教育)的体验中,他们受到过比较强烈、持久的不良刺激,比如家长或教师的惩罚或挖苦讽刺。致使其自尊、自信、学习兴趣、与教师家长的沟通欲望等都受到重挫,难以有积极的进取

5、心。只要我们还认为学困生也是学生,也需要基本的尊严和关爱,需要家长和教师能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我们就应该反思现行的教育是否给予了他们应有的存在与发展空间。根据常理和丰富的案例,对学困生一旦有了积极的鼓励,其学习潜力是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的。在精英教育时期,多数学生不受关注,他们充其量是少数适应传统教学学生的“陪读”。因为得不到起码关注与尊重,他们在约12年甚至更长的学习生涯中备受煎熬,缺失自我,而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处境却没有感觉。在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今天,如果不积极改变教学的已有观念和方法,普遍提高教学

6、质量将会是一句空话。20世纪末,美国学者加德纳在汲取了包括中国“因材施教”、“360行,行行出状元”等先进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普及时代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撑。依据其思想,不少家长和教师找到了破解学困生问题的办法。通过发现其优势智能倾向并加以引导与鼓励,先使其优势智能得到较好发展,在其找回自尊、自信,产生兴趣并有所适应的基础上,再推进向其他学科学习的迁移。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只要教学方法适当,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困生是后天教育的失误造成的,而非先天铸就。因此,只要教育得当

7、,及时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就可使其艰难处境有所改变。近年来,部分中小学、职业学校,包括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部分高校,由于接受了多元智能思想,看到了学困生的问题症结与发展潜力,采用了适宜的方法,调整了学习策略,不惜从“低起点”开始努力,致使很多学困生的成绩有了较大提高,也使其感受到了长期以来缺失的信任与真诚。作为广大教师和家长,在了解到学困生问题的成因与相应的方法之后,最应该珍重的就是肩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原载于《基础教育参考》2010.9)教学研究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理性思考刘妍新课程体现着全新的教育思想和

8、理念。但是,无论教育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改革,都要体现于教学过程,要体现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终体现于教学效果。如果教学没有成效,或少有成效,一切教学的目标都会落空,课程改革的构想只能成为美丽的幻影。因此,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归宿。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内涵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