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文言文(文言文之整体感知理解文章3星)

语文中考文言文(文言文之整体感知理解文章3星)

ID:31607649

大小:6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5

语文中考文言文(文言文之整体感知理解文章3星)_第1页
语文中考文言文(文言文之整体感知理解文章3星)_第2页
语文中考文言文(文言文之整体感知理解文章3星)_第3页
语文中考文言文(文言文之整体感知理解文章3星)_第4页
语文中考文言文(文言文之整体感知理解文章3星)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中考文言文(文言文之整体感知理解文章3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C——如何整体感知理解文章如何整体感知理解文章专题导入(带你做回古代人)(2分钟)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知识典例(有章可循)(20分钟)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及写作要点,理解并概括中心思想。一般采用简答题形式,也有填空和选择题。整体感知理解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①划分段

2、落层次,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并概括段意,在此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中心。②找出文中重点段落(能反映中心或体现作者心情的段落),体会它带给人们的启示、蕴涵的深刻哲理。③找出文章中心句和重点段落中的关键句,并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④把握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语言的特点等。文中的中心句、关键句可以和理解性背诵的语句联系起来,它们是相通的。答题时只要把文章的大方向(中心、写作目的、思想感情)把握住了,其他的题也就不会难倒我们了。1.简答题。简答题是依据题中的设问进行简要说明的一种题型。答案要求紧扣题意,简明扼要。是灵活考查考生的记忆、理解、比较等能力的好题型。具有

3、基础性、变通性、综合性、递进性等特点。辨析型简答题的答题要求,应指出问题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解释原因。“为什么”型简答题的答题要求,要分析问题的原因、作用、意义或依据。“如何做”型简答题是需要解释为什么、怎么办。“如何认识(看待、理解)”型答题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答题。简答题的答题要领:①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先审清楚题目的设问要求。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和提问的指向,然后再读题,这样才能做到读文章有的放矢。带着问题阅读文章更具有针对性,可以避免离题的低级错误发生。②阅读题目文章时,注意研究文章所提供的信息,找准中心词、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透过文章把所体现的知

4、识点归纳出来,从而形成答题的知识框架。③形成答案,根据设问要求,拟出答题的层次,进行答题。注意按层次标上序号。④在答题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一般与分值相当。【经典范例】问题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怎样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桃花源记》)问题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桃花源记》)【解题思路】解答问题1:要依据题目中提供的三句话,结合文章内容来理解。村中人都很大方、慷慨、与人为善,经过一番攀谈后,大家都很欢迎渔人的到来,每个人都邀请渔人去自家做客,并拿出好酒好菜来招待他。

5、要抓住关键词“要(通‘邀’,邀请)”、“延(延请)”、“问讯”等词来分析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过了几天,渔人要离开桃花源,重新进入那个繁乱的外部世界。这里的人害怕渔人出去之后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打扰他们平静的生活,因此很含蓄地对渔人说:我们这里的生活是不值得向外面人提起的。“不足”一词对解答此题非常重要。解答问题2:要先大致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一点社会发展史常识,结合文章中的相关语句,如:“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就可正确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参考答案:问题1: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

6、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问题2: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2.比较题。比较阅读是前几年深圳中考阅读的题型。比较阅读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比较阅读能够考查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梳理水平。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

7、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考生在比较阅读中可以激发思维的创造性。比较阅读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积极思维的过程,同学们在考试时可以分三步进行:①认真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先浏览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②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比较时要根据文言语段、题目以及作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