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

首都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

ID:31607921

大小:197.87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1-15

首都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首都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首都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首都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首都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首都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Na23Cu64Al27Fe56第I卷(共5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A.B.C.D.【答案】A【解析】【详解】A项、浓硫酸具有腐蚀性,警示标记为腐蚀性液体的标志,故A正确;B项、浓硫酸无毒,警示标记为剧毒标志,故B错误;C项、浓硫酸不能燃烧,警示标记为能燃烧的物质的标志,故C错误;D项、浓硫酸有重要的应用,警示标记为禁止使用的标志,故D错误。

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及警示标记,明确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及相应的警示标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点是分清每个警示标记代表的意义。2.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工业炼钢B.燃放鞭炮C.豆浆制豆腐D.食物腐败【答案】C【解析】【分析】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明该反应中没有电子转移,其特征是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详解】A项、金属冶炼中,金属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所以一定有电子转移,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项、燃放鞭炮时发生的反应为S+2KNO3+3C=K2S+3CO2↑+N2↑,该反应中有电子转移,所以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3、C项、点制豆腐,是利用胶体的聚沉性质,没有电子转移,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项、食物腐败过程是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食物腐败过程中有电子转移,则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化合价,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特点是解本题关键。3.下列物质按酸、碱、盐分类排列正确的是A.硫酸、生石灰、石灰石B.高锰酸、烧碱、明矾C.碳酸、纯碱、醋酸钠D.磷酸、熟石灰、苛性钾【答案】B【解析】【分析】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离子

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详解】A项、硫酸属于酸,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氧化物,石灰石是碳酸钙属于盐,故A错误;B项、高锰酸属于酸,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明矾是十二水硫酸铝钾属于盐,故B正确;C项、碳酸属于酸,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醋酸钠属于盐,故C错误;D项、磷酸属于酸,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苛性钾是氢氧化钾属于碱,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酸、碱、盐的分类,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酸碱盐的概念的含义。4.下列物质只有在水溶液中才导电的电解质是A.氯化钠B.二氧化碳C.乙醇D.氯化氢【答案】D【解析】【分析】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物质能够导电

5、,说明该物质中存在自由移动电子或者阴阳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详解】A项、氯化钠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故A错误;B项、酒精不导电,在水溶液中不导电,酒精为非电解质,故B错误;C项、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溶液能导电,故C错误;D项、氯化氢为电解质,氯化氢不导电,只有在溶液中才能导电,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涉及了物质的导电性、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明确物质能够导电的条件,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判断方法是解答关键。5.胶体跟其他分散系(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B.体系是否

6、稳定C.有没有丁达尔效应D.粒子是否带有电荷【答案】A【解析】【详解】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微粒直径大小,微粒直径<1nm的为溶液,介于1nm~100nm的是胶体,而>100nm的则是悬浊液,选项A正确;B.胶体和溶液都是相对稳定的分散系,选项B错误;C.胶体和能透光的浊液都有丁达尔现象,选项C错误;D.胶体和溶液的分散质粒子都带电,选项D错误;答案选A。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电泳实验可以证明Fe(OH)3胶体带正电荷B.CaO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CaO是电解质C.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D.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具有丁达尔效应【答

7、案】C【解析】【分析】A、Fe(OH)3胶粒带正电荷;B、CaO为离子化合物,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D、分散系的粒度大小是区分不同分散系的根本依据。【详解】A项、胶体是电中性的,电泳现象可Fe(OH)3胶粒带正电荷,故A错误;B项、CaO为离子化合物,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CaO为溶于水生成Ca(OH)2,溶液导电,只能说明Ca(OH)2是电解质,故B错误;C项、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高锰酸酐Mn2O7就属于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