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度(台湾)学科能力测验自然考科试题分析-生物论文~

1998年度(台湾)学科能力测验自然考科试题分析-生物论文~

ID:31615522

大小:66.4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1-16

1998年度(台湾)学科能力测验自然考科试题分析-生物论文~_第1页
1998年度(台湾)学科能力测验自然考科试题分析-生物论文~_第2页
1998年度(台湾)学科能力测验自然考科试题分析-生物论文~_第3页
1998年度(台湾)学科能力测验自然考科试题分析-生物论文~_第4页
1998年度(台湾)学科能力测验自然考科试题分析-生物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1998年度(台湾)学科能力测验自然考科试题分析-生物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998年度(台湾)学科能力测验自然考科试题分析-生物论文〜、八—一、刖5自1994年,已历经五年的学科能力测验,自然考科一直是希望能测出高中生在自然学科方面的基本知能。今年的试题,似乎也相当生活化,可以测出高中生自然学科的基本知能。自然考科是文、理组的学生都要考,因此背诵、记忆的试题比例降低。1998学年度(本年度)的学科能力测验自然考科的全均标为66.48分,级分为5.46,分数与1997学年度接近(表一),1998学年度的标准差为22.26,而成绩的分布情形较1997学年度理想(表二)。表一四

2、年来自然考科成绩统计学年度1995199619971998题数676566(分数)(级分)(分数)(级分)4.174.284.13标准差(分数)20.0920.0520.5522.26本年度的级分分布以5级人数最多(占23%),大部分的考生都在4级分以上(表二),而8级分以上的合计,共有13%,可见本年度的题目不难,且级分的分布也不错。表二1998学年度自然考科各级分人数百分比分布各级分109876540百分比1481015232110100就学科内容方面来看,各科大部分的课程内容均考到,但由于题数

3、有限,未出题的单元在化学有“电池、电解、电镀”;地球科学有“地震”、“海洋”;生物有“人类与自然界的平衡”;物理有“自然的探究与科学本质”、“物质与环境”、“自然与人类”、“原子与原子核”等。另一方面,在各科课程内容考得较多的部分,在化学是“食衣住行的化学”;地球科学是“矿物与岩石”;生物是“动物的协调与运动”;物理是“运动与力”、“光与热”。以下与各科比较具有特色的试题(题号同原试卷上的),配合统计资料:答对率(P)与鉴别度(D),加以分析说明。至于在本篇所采用的P值与D值的定义如下:答对率或称“

4、P值”,是指答对该题的考生在全体考生中所占的百分比。为了说明方便,另有总成绩在前百分之三十三的“高分组(highscoregroup)答对率(Ph值)”,与总成绩后百分之三十三的“低分组(lowscoregroup)答对率(P1值)”。鉴别度指的是试题区分考生优劣功用,有时也称“鉴别指数(Discriminationlndex)或简称"D值”。鉴别度是从高分组的答对率减去低分组的答对率所得之差,即D=Ph-PloD值高则试题区分考生的功用强,反之则功用弱。如果要进一步区分试题的鉴别作用,也可将全体考

5、生由高而低平均分成五种能力等级a、b、c、d、e,而将其答对率以Pa、Pb、cP、Pd、Pe等表示,这样就可以获得试题在各种能力等级考生之间的鉴别:第一级考生(总成绩在前百分之二十)与第二级考先生(总成绩在前百分之二十一-四十)之鉴别度D1等于Pa减Pb;第二级与第三级(总成绩在前百分之四十一〜六十)的鉴别度D2等于Pb减Pc,依次类推。二、试题特色分析化学科5•图1是按元素特性而区分的周期表,许多的类金属元素因性质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故可作为半导体电子材料,这些元素在周期表中都分布在何处?199

6、8年度(台湾)学科能力测验自然考科试题分析-生物论文(A)乙丙区域之间(B)丙丁区域之间(C)丁戊区域之间(D)戊己区域之间(E)乙丁区域之间答案(C)P=48%D=0.43图1说明:该题以台湾最近相当热门的行业一一半导体为材料作切入,再加入元素周期表的整体概念,不以个别元素材料为考题,而且,在选答之区分上,考生必须要有能力判别丙丁区域之间及丁戊区域之间的不同。此外,该题也可进一步测验考生是否了解类金属的导电性常因含微量的杂质而剧增,此一性质的利用已成为半导体工业的基础。对于以周期表为题干的题目,常

7、见于考题上,可以说明这是学习基础理化相当重要的一个观念。11.甲、乙、丙三种衣料做纤维检验,得结果如下:表一甲衣料乙衣料丙衣料靠近火焰稍为缩小无变化尖端熔成小珠状燃烧的气味有异味无异味无异味浸于3%NaOH变脆弱稍微膨胀几乎无变化浸于10%H2S04几乎无变化变脆弱无变化下列哪一项是检验甲、乙、丙衣料纤维最适合的结论?(A)甲为棉;乙为丝;丙为耐纶(B)甲为丝;乙为棉;丙为耐纶(C)甲为耐纶;乙为丝;丙为棉(D)甲为棉;乙为耐纶;丙为丝答案(B)P=48%D=0.35说明:该题以简单的化学方法来检验

8、三种不同的衣料,让学生对这些衣料纤维有基本的认识。这些方法,有时也会在报章杂志上作介绍,学生如果留意一下,并不难作答。这是化学与生活结合的一个相当好的实例,让学生知道化学不单只是僵硬的知识。此外,该题还想让学生区分天然纤维及人工纤维的差异,天然纤维进而分为植物纤维一一棉,是由醯类(碳水化合物)所组成;动物纤维的差异,天然纤维进而分为植物纤维一一棉;是由糖类(碳水化合物)所组成;动物纤维一一丝,是由蛋白质组成;棉织物着火时无臭味,丝织物遇热则纤维会卷曲变形,而且燃烧时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