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银行的渐进改革逻辑

中国国有银行的渐进改革逻辑

ID:31630605

大小:8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6

中国国有银行的渐进改革逻辑_第1页
中国国有银行的渐进改革逻辑_第2页
中国国有银行的渐进改革逻辑_第3页
中国国有银行的渐进改革逻辑_第4页
中国国有银行的渐进改革逻辑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国有银行的渐进改革逻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国有银行的渐进改革逻辑张羽李黎(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16025)内容提要:本文旨在从多角度探寻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内在逻辑,以寻找更切实可行的改革方式。文章主要观点有三:第一,制度变迁具有内在渐进性的逻辑,国有银行改革作为一种制度变迁也必然遵循这一基本逻辑;第二,转轨经济下国有银行并非完全缺乏效率,这使得国有银行改革事实上并非像一些人所想象的那么急迫;第三,国有银行改革的关键是提高自生能力,而这恰恰需要时间。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国有银行改革有其内在的渐进逻辑,期望通过一次“震荡性”疗法来完成商业化改革

2、注定会无功而返。关键词:国有银行改革;制度变迁;银行效率;自生能力;渐进逻辑作者简介:张羽(1976—),男,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生,辽宁沈阳人。E-MAIL:zhangyu7681@21cn.com。李黎(1978—),女,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生,辽宁抚顺人。联系地址:东北财经大学157信箱04级博士生,116025。中国国有银行的渐进改革逻辑内容提要:本文旨在从多角度探寻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内在逻辑,以寻找更切实可行的改革方式。文章主要观点有三:第一,制度变迁具有内在渐进性的逻辑,国有银行改革作为一种

3、制度变迁也必然遵循这一基本逻辑;第二,转轨经济下国有银行并非完全缺乏效率,这使得国有银行改革事实上并非像一些人所想象的那么急迫;第三,国有银行改革的关键是提高自生能力,而这恰恰需要时间。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国有银行改革有其内在的渐进逻辑,期望通过一次“震荡性”疗法来完成商业化改革注定会无功而返。关键词:国有银行改革;制度变迁;银行效率;自生能力;渐进逻辑一、引言中国国有银行改革以其艰巨性和特殊性而一直引人注目。最近,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则表明中国国有银行改革悄然进入了一个重要而敏感的时刻:相对于以

4、往修修补补的改革,此次股份制改造是一次突破性的制度变革,中国国有银行向商业化转变迈出了关键的一大步。平心而论,这应该是一次令人鼓舞的变革,不仅仅因为这次变革体现了政府改革的决心和勇气,而且从世界范围来看,股份制是银行业的主流,实践也证明其是富有效率的。但问题在于,付出“昂贵”...成本而推行的股份制改造并不是全部故事的结尾,相反,故事恰恰才刚刚开始。对于国有银行下一步改革该如何走,理论界和管理层尚存有争议。就目前来看,主流的观点大体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应赶在2006年以前实行彻底的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

5、,大幅度减少国有股比例,并积极争取早日上市;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要急于上市,而应该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公司治理上,加强内部管理,严格外部监管,国有银行的困境就能得到解决。从表面上看,这两种观点大相径庭,但仔细一想就会发觉其逻辑起点均在于国有银行自身,这显然有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味道。这两种观点明显是受到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约束效应”的影响,到2006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届满之后,我国银行业将面临外资银行的全方位竞争。在这种态势下,我们观察到政府和理论界开始逐步赋予国有银行改革行动以强烈的寻求与国

6、际接轨的意愿,这次股份制改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正如张杰(2004)所指出的,一旦这种意愿左右了改革决策者的思维,则更为大胆的改革计划就会被迅速拟出并付诸实施。在这种急迫的心态下,寻求银行帐面指标的短期和静态达标以及银行外观和技术参数接近于国际通行水平就显得极为诱人,因而上述两种观点拥有较大的市场就不足为奇了。有趣的是,这让笔者想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全国一片“恐慌”的心态,“狼”来了应该是当时的写照,然而事实证明这是“杞人忧天”。当前国有银行改革恰恰也有点“狼”来了的味道。实际上,中国国有银行有其独特的

7、演进逻辑,它处在一个频繁变动与调整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与政府的利害关系牵扯极深且表现得相当复杂(张杰,2004)。因而,中国国有银行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急不得,也快不得,在其他条件(经济的、政治的以及社会的)尚未基本具备的情况下,仓促的改革注定会无功而返,并还可能影响到长期的银行改革以及社会经济对整体改革的信心。从严格意义上讲,讨论国有银行改革条件的文献并不少,并且有些显然是包含着真知灼见的①比如张杰(1995;1997;1998)、钱颖一(1995)等的研究。。我们最近的一项研究也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讨论了

8、国有银行改革取得成功的相关条件(张羽、李黎,2005)。但近年来相关文献却日见稀少,其中的原因我们上面已经提及,改革的急迫性已经容不下这些条件是否具备,因而讨论这些条件在一些人眼中已经毫无意义,这显然是一个危险的倾向。本文的目的在于从多角度论证国有银行改革有其内在的渐进逻辑,绝不可毕其功于一役。只有准确把握其渐进改革的内在逻辑之后,我们才能清醒地面对改革困境,并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改革策略。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