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与rh-bnp联合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pci与rh-bnp联合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ID:31631940

大小:56.7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6

pci与rh-bnp联合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疗效分析_第1页
pci与rh-bnp联合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疗效分析_第2页
pci与rh-bnp联合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疗效分析_第3页
pci与rh-bnp联合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疗效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pci与rh-bnp联合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PCI与rh-BNP联合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疗效分析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湖南邵阳422000【摘要】目的探讨急诊PCI与rh-BNP联合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神经内分泌指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70例抢救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急诊PCI与rh-BNP联合治疗,对照组行单纯急诊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后的神经内分泌指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LD、ET、PRA、E、Angll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2、05);观察组患者的LVEDV、LAD、LVESD、LVESV、LVEDD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FS及LVEF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结论运用急诊PCI与rh-BNP联合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抑制神经内分泌指标,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关键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Ji.rh-BNP;疗效影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为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以实现病变处冠脉血管的再通及让心肌血供恢复正常。有学者提出,患者在PCI围术期

3、与rh-BNP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⑴。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是现阶段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抗心力衰竭药物,其不仅可起到保护患者心肌的作用,还可以拮抗肾素及血管紧张素等系统的激活,预防心肌梗死患者体内微环境紊乱⑵。木次研究选取诊断明确的7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中的35例患者行急诊PCI与rh-BNP联合治疗,患者神经内分泌指标与心功能均得到改善,现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急诊科诊断明确并进行抢救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

4、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观察组给予急诊PCI与rh-BNP联合治疗,对照组行单纯急诊PCI治疗。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45至70岁,平均年龄57.5岁;观察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44至71岁,平均年龄57.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资料具可比性。1.2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均给予心电图、出凝血时间检测及心肌酶谱等常规检查。入选患者均给予嚼服阿司匹林及氢氯毗格雷各300mg[3]o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PCI与rh-

5、BNP联合治疗,具体如下:运用Seidingers技术行右侧股动脉穿刺,确定置入动脉鞘后,采用选择性冠脉造影术,联合心电图显示结果确定患者的冠脉病变位置⑷。行冠脉造影术前应于患者静脉注射2500U/kg的普通肝素钠,同时行急诊PCI术前再追加100U/kg的普通肝素钠,静脉注射rh-BNP的负荷量应为10μg/kg,注射时间要控制在5min内,随后以0.15μg/kg.min维持静脉滴注,维持时间为16至24小吋,手术吋间每延长1小吋便追加1000U的肝素钠。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急诊PCI术治疗,治疗方法及肝素

6、钠的用法、用量和观察组患者相同。1.3评价标准对患者的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指标进行检测,其中神经内分泌指标包括:内皮素(ET)、肾上腺素(E)、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II(Angll)及醛固酮(ALD)o心功能指标:左房舒张末内径(LSD)、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短轴缩短率(LVFS)。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7、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急诊心梗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指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LD、ET、PRA、E、Angll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o见表1。2.2两组患的心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LVEDV(100.2±9.1)ml、LAD(27.3±2.1)mm、LVESD(29.2±2.:L)ml、LVESV(35.7±3・4)ml、LVEDD(47.2±4.5)mm,对照组LVEDV(120.2±

8、;10.1)ml、LAD(32.3±3.1)mm、LVESD(35.2±3・l)ml>LVESV(55.7±4.4)ml、LVEDD(53.2±4.6)mm,观察组的LVFS为(34.4±3.5)%、LVEF为(62.5±5.9)%,显著高于对照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