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心血管非降脂作用

他汀类药物心血管非降脂作用

ID:31640793

大小:63.1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6

他汀类药物心血管非降脂作用_第1页
他汀类药物心血管非降脂作用_第2页
他汀类药物心血管非降脂作用_第3页
他汀类药物心血管非降脂作用_第4页
他汀类药物心血管非降脂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他汀类药物心血管非降脂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他汀类药物心血管非降脂作用【摘要】他汀类药物为3轻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其有益作用不仅仅是降低胆固醇,还具有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非降脂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本文对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进行综述。【关键词】他汀;非降脂作用作者单位:132000吉林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他汀类药物是胆固醇合成限速酶3軽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0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有效地减少或阻断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浆总胆固醇下降,同时刺激低密度脂蛋白(LDL)的肝

2、摄取,降低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浓度。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其显著的调脂作用与调脂以外的多效性有关,可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减少致死与非致死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本文综述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1改善内皮功能内皮功能受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内皮细胞衍生舒张因子和收缩因子生物利用度失衡是内皮细胞功能失调的重要特征,其削弱依赖内皮舒张的血管扩张;伴有血管炎症、痉挛、增殖,以及凝血、血栓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据国内外文献报道[14],改善内皮功能的机制有

3、以下几种:①通过降低血浆中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从而增加EPCs的数量、增殖、迁移、粘附等功能。②抑制反应性氧化产物(ROS)增强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③通过发挥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而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前体细胞的转化,进一步增加血液中的EPCs数量。④增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促进NO合成,减少内皮素生成。⑤通过减少ET1的合成来改善内皮功能[5],其机制是通过抑制ET1前质mRNA的表达而显著减少血浆中的ET1浓度。2抗炎特性有研究证实[6]冠状循环或末梢血管中粥样斑块的纤维层中的

4、活化的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可激活、释放可促进血小板凝聚和聚集,故减轻炎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少血小板聚集均有助于斑块的稳定。他汀类药物的抗炎特性与其降低血脂的机制是不同的已被许多文献证实,其抗炎机制主要与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TNF)及降低hsCRP水平等有关。近期,李运伟等[7]对60例经冠脉介入治疗单支病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PCI增加血清hsCRP、PAPPA水平,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

5、增强其抗炎作用,有利于预防再狭窄。另外,蓝海东[8]对81个ACS患者给予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并监测其对C反应蛋白(hsCRP)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结果表明辛伐他汀可通过降低ACS患者的血清hsCRP和ICAM1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ACS患者粥样斑块内的炎症,且辛伐他汀剂量的升高,其抗感染作用越显著。3抗氧化作用SOD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抗氧化作用产生改善左室重构的作用,在此病理过程中活性氧(SOD)起着重要的作用,活力反映了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可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介导细胞凋亡,刺激心肌细胞生

6、长,使成纤维细胞出现明显的增殖现象。刘洋[9]等人的研究显示在大鼠心肌肥厚模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PPARy)表达受抑制,瑞舒伐他汀通过增强PPARy表达抑制心肌肥厚,改善心功能。文渊[10]等研究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6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80mg强化治疗能下调oxLDL水平、显著降低血浆丙二醛(MDA)浓度、升高血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说明阿托伐他汀可能是通过上调SOD表达减少oxLDL表达,且80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较40mg常规治疗具有更强的抗氧化

7、应激作用。4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继发血栓形成是临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他汀类药物可通过胆固醇依赖性和非依赖性机制抑制MMPs的表达。然而,非胆固醇依赖性机制或巨噬细胞的直接作用在早期即可出现。因此,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是通过降低脂质水平、减少巨噬细胞聚集和MMPs生成而综合实现的[11]。5抗血小板作用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性,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和血小板膜的胆固醇含量,改变膜的流体性,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12]oUndas等[13]在治疗冠心病患者中,证明阿托伐他汀类和喳那普利均可

8、抑制组织因子介导的血液凝固,而且在应用喳那普利28d后加用阿托伐他汀类药物可抑制外源性凝血途径。应用他汀类药物后,血小板和红细胞膜的胆固醇含量降低,降低细胞的致栓性。6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Kaneyuki等[14]的研究表明,普伐他汀可抑制溶血磷脂酸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Rael介导的反应性氧族的产生有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