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女性艺术的探索之路

论中国女性艺术的探索之路

ID:31661572

大小:62.2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6

论中国女性艺术的探索之路_第1页
论中国女性艺术的探索之路_第2页
论中国女性艺术的探索之路_第3页
论中国女性艺术的探索之路_第4页
论中国女性艺术的探索之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女性艺术的探索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中国女性艺术的探索之路第11卷第5期2008年9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malofHunanUniversityofScience&Tc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VOI.11NO.5Sep.2008论中国女性艺术的探索之路刘坚,刘新华(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摘要: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男性主义”的衰落,在西方艺术领域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艺术流派—女性主义.她们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和世界,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媒介和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心理.她们除了做好女儿,妻子,母亲之外,更把自己作品的触角.伸及到当代社会

2、最迫切,最敏感,最丰富多彩的领域.她们采取积极肯定的态度,带着女性的经验特点,对文化生活的现状进行一定的意识批判,对”真实”有极强烈的亲和感,以各自不同的视角强调着个体经验的重要意义,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诞生做出了重大贡献.・关键词:女性艺术;个体经验;性别体验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35(2008)05—0086-031971年,美国女性主义艺术史家琳达?诺切琳在《艺术新闻》上发表”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厂一文,在西方艺坛和艺术史界揭开了关于女性主义艺术史的序幕.至此,艺术史学家们开始注意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艺术的历史在不知不觉

3、中已经将占人口1,2的女性排除在外.如在詹森(H.W.Janson)所着的非常详实的《艺术史》书中.其在60年代初出版的第一版未收入任何女性艺术家的作品.这使人们产生了一个根深蒂固的偏见:历史上几乎没有女艺术家的存在.西蒙?波伏娃在她的《笫二性》中曾这样说:''男人永远不会以性别为起点去表现自身,他不用声明他是一个男人:“但是如果我想给自己下个定义.就必须首先确认:'我是一个女人'.这是进一步讨论所有的问题的基点."[1]oo卜也因为如此.女性主义学者自70年代开始”重写艺术史冷将女性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重新发掘出來并放入历史记载之中.在中国美术史上.女性的艺术才能同样不被承认,她们的

4、姓名和艺术贡献要么不被提及.如被提及也是一种点缀.直到2000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陶咏白和李缓的《失落的历史——中国女性绘画史》,此书系统地介绍了从史前到现代的数百名女艺术家和179幅绘画作品[2]76-98.而这些女艺术家绝大部分从未见于正统的中国美术史着作.极个别的人也只是作为着名画家夫人而附带提及,这说明在中国的历史上,女性艺术缺席的现象同样严重.20世纪以來,中国女性的地位得到了逐步提高,80年代岀现了以"女性”概念研究文学艺术的学术活动:女性艺术”这一带有鲜明性别特征的艺术方式才得以提出.此时的女性艺术形态已经作为种不可忽视的艺术面貌而存在,但其整体力量还是明显不足[31

5、2,-27.因为并没有一个所谓”男性艺术”的概念与Z相抗衡•人们对男性创造的艺术程式的司空见惯显示出女性艺术的力量仍处于弱势.使得人们在质疑:中国是否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艺术”?锄真正现实意义上的中国女性艺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此时的女性艺术既区别于屮国以往女性艺术而凸现出鲜明的女性特征,且在思想和形式上也区别于西方女权艺术运动而饱含中国文化特色•在现代女性艺术中「性别”这一人类最大,最根本的裂变和区分对艺术的作用十分明显.她们的作品风格各异,但都具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从女性的角度来阐释世界.这在旧时中国艺术史上是未曾见到的.同吋由于其中国特色与吋代原因,也与西方女权主义艺术差

6、距甚远.这时的女性艺术家得到了以往所未曾享有的诸多权力.她们可以同男性一起学习艺术,屮请奖学金,参与人体素描课程,参加展览和评奖.在现代诸多艺术流派中,几乎都有女性成员•她们通过她们的创作表现出女性主义意识嘲弘,从不同角度涉及到女性的身体与心理问题.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女性,由于受到社会主义的深远影响,且成熟于相对封闭或半封闭的年收稿日期:2008—05—25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资助课题(07C312)作者简介汶U坚(1968一),女,湖南湘乡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画艺术理论与创作研究.86代,在较单一的美术教育模式中形成了,,线”型的思维和单向的艺术观念.这个时期

7、的作品为艺术”共性”创造:从题材到形式.仍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传统女性绘画特点,或大量吸收西方艺术特点,虽然在当时中国艺术界的表现技法比以往丰富,但实际上并未形成具有女性特征的艺术新面貌•此时的中国女性地位虽比旧中国女性有了显着提高,人身地位不再依附,但在美学品格上,仍是以男性为中心,审美眼光倾向男性化.进入八九十年代,人们从禁锢的思想中逐渐走出,社会背景取向缓和,加之中酋艺术交流,学术展览的增多,更加活跃了艺术气氛,女艺术家不再限囿于程式化的表现方式之中,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