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韧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低碳韧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ID:31668843

大小:67.8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6

低碳韧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_第1页
低碳韧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_第2页
低碳韧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_第3页
低碳韧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_第4页
低碳韧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碳韧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低碳韧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廖茂林李菲菲高佳琳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摘要: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虽然起步较工业化晚,但是由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较快,城镇化发展也极为迅速。这种超常规的发展速度纵然促使城镇化取得伟大成效,但也催生了诸多结构性问题,使得城市在转型过程中面临H趋多样的外部冲击。于是,如何提升城市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或者说“城市韧性”的研究命题应运而生。笔者认为,在我国城镇化建设尚未成型的背景下,城市发展理念面临转型,建设低碳韧性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词:低碳;韧性城市;可持续发展;作者简介:廖

2、茂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作者简介:李菲菲,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方向:城市经济;作者简介:高佳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方向:生态经济。收稿日期:2017年10刀基金:亚研中心项目《韧性城市治理机制》(2017CASS07)Received:2017年]0月韧性城市的理论依据(-)韧性的概念“韧性”一词来自拉丁语,木意是事物恢复到原始状态。19世纪,韧性曾专门用来概括金属受外力产生形变后的还原性能。20世纪中期,韧性也被用在心理学屮描述精神创伤的恢复。韧性在不同学

3、科Z间的应用大致经历了工程韧性、生态韧性、演进韧性和城市韧性四个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韧性主要用于工程力学领域。工程韧性的定义很多,但就其核心来讲,是一种确切的稳态,其强弱取决于系统复原到原始状态的灵敏度恢复时间越短,表明韧性越大。然而,工程韧性的思路介入环境系统的研究后,便显示出某种程度的僵化。霍林、伯克斯和福尔克注意到系统在改变状态之前吸收的“扰动量级”可以起到决定平衡状态是否具有唯一性的关键作用。这一根本性的认知转变激发了生态韧性的产牛。在牛态韧性中,牛态系统在不同平衡状态的过渡由所吸收到的“扰动量级”的临界值确定。而演

4、进韧性的观点来自于冈德森和霍林提出的适应性循环理论。演进韧性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利用阶段、保存阶段、释放阶段以及重组阶段(见表1)。在这个框架下,韧性不仅是系统恢复初始状态的过程,而且是复朵的社会生态系统适应外部压力和限制并进行自我改变的能力。随着韧性被套用在人类牛态学中,韧性被用来描述城市牛态系统复原的过程,这奠定了韧性城市思想的理论基础。(二)理论框架一般认为,徳舒查和佛兰尼瑞提出的韧性框架是理解城市系统和城市韧性的概念性模型。这一模型是在调研和观察城市韧性如何应对毁灭性冲击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具体来看,动态的城市运行系统构成主要分为物理层面的要素(

5、物质资源和过程)和社会层面的要素(人、制度和活动)。泰勒和芒什则把--般性韧性概念改造成操作性强的框架,他们更加强调框架内各个要素Z间的联系。在他们看来,系统、作用者和制度是城市韧性的3个主要要素。系统指的是城市赖以建立起联系传递基本服务的基础设施等;行为主体是韧性框架中的第二个关键要素。这些行为主体包括个人、家庭、公共部门和私人机构;制度作为第三个关键要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城市运行的不确定性。泰勒和芒什的气候韧性城市操作性框架被越來越多的城市引进到城市建设当屮。这一框架的核心要求在于减少要素的脆弱性,降低城市功能崩坏的风险。表1各阶段的特点和韧

6、性下载原表如何评价韧性城市的等级,或者如何科学地量化城市韧性,有助于准确有效地将理论转化到韧性城市的实际建设。作为新兴的研究课题,学界对此研究较少,尚无统一的衡量标准。但大体上,比较系统的韧性城市指标体系有:一是资本形态指标体系。例如,有学者探讨了用五种资本形态测度社区灾害韧性的方法。在这里,资木是指遭遇风险因素时急需的资源。二是衡量社会脆性的指标。比较有名的是卡特等人开发的社会脆弱性指数体系和基线韧性社区的指数体系。这两个指标体系不仅对韧性进行了量化,而且强调韧性和脆弱性二者z间的反比例关系。三是机构指标体系。例如,联合国减灾署构建了“让城市更具韧

7、性十大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制定预算、应急基础设施维护和重点设施安全评估等。二.现状分析城镇化总是与工业化相伴相牛的。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虽然起步较工业化晚,但是由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较快,城镇化也发展极为迅速。这种超常规的发展速度纵然促使城镇化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也由此产生了诸多结构性问题,使得城市面临日趋多样的外部冲击。于是就产生了如何提升城市应对风险能力或者说“城市韧性”的研究命题。(-)普遍性问题当前城镇化过程屮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发展贪多求快,存在“摊大饼式”的扩张冲动,缺乏对区域发展的整体感知和科学规划。这种问题纵

8、然与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薄弱有关,也从侧而反映了地方政府的短视和急功近利。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设发展的数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