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萃取对螺旋霉素成品质量的影响

反萃取对螺旋霉素成品质量的影响

ID:31672448

大小:55.7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反萃取对螺旋霉素成品质量的影响_第1页
反萃取对螺旋霉素成品质量的影响_第2页
反萃取对螺旋霉素成品质量的影响_第3页
反萃取对螺旋霉素成品质量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反萃取对螺旋霉素成品质量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反萃取对螺旋霉素成品质量的影响俟崇强(明治医药东>有限公司山东济宁272100)【摘要】螺旋霉素牛产过程中,反萃取温度和pH等参数对螺旋霉素成品中II、III组分含量的影响,在反萃取工序做了大量试验,特別是对反萃取的不同反萃取温度、反萃取最佳pH值等方面做了大量对照试验,总结出一些提高SPM成品II、III组分含量的工艺改进方法,为以后提高SPM成品质量的研究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理论基础。【关键词】螺旋霉素萃取反萃取组分缓冲液【中图分类号】R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7-0

2、369-02螺旋霉素(spiramycinSPM)是由牛二素链霉菌(S.ambofaciens)产牛的多组分的十六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内酯环的牛物合成由5分子乙酸、1分子丙酸、1分子丁酸和1分子未知前体(二碳单位)组成,支链氨基酸如纟颉氨酸等,经分解代谢可产生乙酸、丙酸、丁酸,作为SPM生物合成的前体,由于3・位的基团不同,有三个主要成分,分别是I(3-0H),11(3-0-乙酰基),III(3-0-丙酰基),见下图:1,11,111组分的分子量分别是842,884,898,成品中各组分分别占:I:5-10%,

3、II,20—30%,III:50-60%o由于螺旋霉素组分I3—位是一个梵基,乙酰化后与组分II相同,所以乙酰螺旋霉素只有组分II,分子式为C47H78O16N2,分子量为927.14,组分III,分子式为C48H80O16N2,分子量为941.16o因此,提高SPM成品中II、III组分含量,对提高SPM的成品效价,提高乙酰收率和乙酰螺旋霉素的效价,都是大有益处的,研究牛产过程中影响螺旋霉素成品中II、III组分含量的因素很有实际意义。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螺旋霉素为本公司产品,乙酸丁酯、盐酸、草酸等化学试剂(

4、Ap或Cp)均为北京化工厂产,乙膳为邯郸四友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甲酸钱为上海试剂一厂生产,异辛醇为齐鲁石化公司生产,控温式磁力搅拌器为江苏泰县分析仪器厂产,高效液相色谱仪为美国光谱物理公司产。1.2操作方法取本公司生产用的发酵液,然后用不同的酸化剂预处理过滤,得滤液,用氢氧化钠碱化后,用分液漏斗静置分层法,用不同的溶媒萃取,不同的酸水缓冲液体系在不同的pH,萃取时间等条件下进行反萃取对照试验,反萃取液结晶、干燥后得成品干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其组分。1.3成品组分测定采用HPLC测定,流动相为甲酸镀(O.l

5、mol/L)一乙睛(体积比59.8:40.2)C18柱,流速为0.7ml/min,紫外检测波长232nm。2结果与讨论反萃取是决定成品质量的重要环节,萃取液的质量对成品质量起关键作用。反萃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2.1不同酸水缓冲液体系的反萃取取生产上得到的乙酸丁酯萃取液2000ml,分别用为2.0的草酸一磷酸二氢钾、盐酸一磷酸二氢钾、盐酸溶液进行混合,反萃取,pH调到4.0左右,静置分层后分离,得到反萃取液,反萃取液过滤后得到杂质、滤液,再把滤液pH调至7.0,过滤后得到杂质、滤液,再把滤液pH调至9.5,

6、温度55°C,结晶,对各步所得的杂质及SPM湿粉烘干,称重,如下表所示:从生产工艺流程及理论进行杂质的分析,A1杂质主要是弱酸盐,如草酸盐,磷酸盐等,还有一些杂蛋白。A2主要是少量的不溶于水的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和少量蛋白质。B1主要是杂蛋白,B2为磷酸盐和氢氧化物沉淀。C1主要是蛋白。C2是氢氧化物和少量蛋白质。从成品分析,A3中杂质主要是少量的蛋白及氢氧化物沉淀,B3杂质主要是蛋白,还有钙、镁离子的磷酸盐和氢氧化物。C3中杂质为较多的弱酸盐及蛋白、氢氧化物。从不同的酸水缓冲液体系所得到的成品的(H

7、PLC)组分图谱分析,采用草酸一磷酸二氢钾酸水体系得到的螺旋霉素成品II、III组分最高。2.2反萃取缓冲液体系最佳pH由生产经验及理论得出,反萃取缓冲液的最佳pH应在2.0-2.5之间,如果pH低于2.0,由于酸性条件下螺旋霉素易分解,因此,加入酸水缓冲液的瞬间由于pH较低,会造成螺旋霉素的分解。如果pH太高,则造成反萃取液量较多,反萃取液效价低,在生产上不利于结晶操作。2.3反萃取pH的影响取相同的乙酸丁酯萃取液各1000ml7份,都用pH2.0的草酸一磷酸二氢钾缓冲液进行反萃取,分别调pH为2.5,3。3.

8、5,4.045,5.0,5.5,得反萃取液,经结晶、干燥后得螺旋霉素成品,测组分,绘出坐标曲线,见下图:由上图看出,螺旋霉素1I+III组分随反萃取吋间的增加而降低,说明反萃取时间越长,SPM分解程度越大,因此,反萃取应在确保分离的情况下,越快越好。2.5反萃取温度的影响由于反萃取是放热过程,降低温度有利于反萃取进行,但如果反萃取温度太低,易在反萃取过程中产生乳化多,分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