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测量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

浅谈工程测量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

ID:31681371

大小:58.1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浅谈工程测量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_第1页
浅谈工程测量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_第2页
浅谈工程测量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_第3页
浅谈工程测量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工程测量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工程测量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内蒙古自治区煤FH地质局勘测队010050摘要:当今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工程建设的规模也取得了蓬勃的发展,这就要求了在工程中测量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而GPS作为新时代的一种先进的测量技术,如今正被逐渐的应用到工程的测量中去。木文针对GPS测量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关键词:GPS测量;工程测绘;应用引言伴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工程测绘技术也在发牛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新技术、新理念在工程测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工程测绘技术很难达到测

2、量精准化的要求,而GPS测量技术就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它具有精确度高、效率优、耗费少而且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在现代工程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GPS测量技术的具体优势GPS测量技术的主要具备定位精准度较高、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多种使用功能、应用比较广泛等。1.1定位精度较高通过实践可以证明,GPS测量技术的定位精准度可以在50KM以内的范围达到百分之百。并且在300-1800km的工程测绘定位中,工作时间在一小时以上,其平面信号的误差几乎不存在,也就是说在这么长的距离内GPS定位系统误差非常小

3、。1.2观测时间比较短随着GPS定位系统的不断更新完善,目前,在25km以内的距离定位静态的物体,仅仅只需要13—15min,快速的对静态物体定位测量,当流动与标准的距离在15km以内时,则流动的观测时间只需要1—3min,然后就可以随时进行系统定位,每个流动站的观测都只需要几秒的时间而已。1.3GPS对工程测绘的功能GPS测量技术可以完全胜任任何测绘的工作,流动站采用内装式的软件进行控制,则不需要人工来干预,便可自动完成多种工程测绘功能,使用内装式的软件控制,也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误差的出现。1

4、.GPS在工程中的应用以下以某工程为例,介绍GPS-RTK动态测量技术在实际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充分发挥GPS-RTK的优势,并根据GPS测量技术制定测量控制方案,使工程建设各阶段测量工作及时、优质的完成:(1)建立测量控制网。根据总承包的交桩点资料,互通区各设2条导线和水准线路。用GPS静态法建立测区控制网,控制点相邻点间距1〜2公里,并已知点联测,计算各控制点平面坐标,平差吋考虑投影变形,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变形改正,控制网精度满足建设E级要求。(2)基准站选定。基准站布设在项目部办公楼天台,

5、此处地势较高、四周开阔,有利于电台发射。控制点用5cm长、直径lcm的不锈钢钉作为标志,并用钻孔机打孔后埋设,该点稳固、精确。(3)选择合适的作业吋段。互通区沿线地形地貌相对较为复杂,且处于城区周围,为获得齐全、准确的工程数据,在项目建设初期,即与当地气象部门建立气象信息合作机制,用于掌握测区天气状况,使得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利于选择在晴空时段进行测量,此时卫星的捕获不受云层、气流等因素干扰,观测条件佳,定位精度高。(4)高程控制测量。因相关资料查阅不出昆山地区高程异常数,导致GPS测量获得的大地

6、高程,不便于直接进行换算转化,同时,由于GPS新线定测水准点设置要求在2km左右,部分地段不能满足观测要求,而采用拟合高程,将不能达到精度要求,因此,水准控制测量仍采用水准仪作业。(5)内业准备。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路线起始桩号、起点坐标、方位角、加直线长度以及曲线要素等技术参数,将其输入计算程序,高架桥梁计算间距为10m(变截面和曲线段箱梁按2m)计算桥梁中心点和边桩点坐标,地面道路主线计算间距为20m,匝道为5m计算道路中心点和边桩点坐标,将计算结果导入GPS接收机存储卡,以便外业测量吋调用。

7、(1)外业测量。基准站可选在结构物顶部且精度较高的控制点上,架设好基准站接收机,开机后进行初始化设置和无线电设置,并将天线高等参数输入接收机。流动站按同样步骤设置好后,即可进行坐标放样或数据采集工作,使测量工作变得简便、灵活。利用RTK动态技术进行测量,可将测量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重新编组、分工,使测量工作变得轻松、愉快。1.GPS-RTK动态测量技术的不足虽然RTK动态测量技术相对常规仪器有诸多优势,也被广泛运用于测量工作当中,但在某些地点或者某些区域,以及RTK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使

8、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常规仪器,也存有很多局限性,如高差异常、数据传输干扰、电磁干扰、信号强度、多路径效应以及稳定性等:(1)高程异常问题。RTK测量作业模式对高程的转换要求是必须精确,而我国目前现有的高程异常图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尤其是在山区误差更大,某些局部地区甚至没有高程异常图。这就给高程转换增加了困难,同时测量精度也不均匀。(2)数据传输干扰。观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干扰(如障碍物和高频信号源),而在山区或城市楼群区,由于信号衰减,信号源较弱,甚至出现信号受限状态,直接影响到作业的半径和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