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后处理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应用

16层螺旋ct后处理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应用

ID:31683301

大小:56.6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16层螺旋ct后处理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应用_第1页
16层螺旋ct后处理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应用_第2页
16层螺旋ct后处理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应用_第3页
16层螺旋ct后处理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16层螺旋ct后处理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6层螺旋CT后处理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应用【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鼻骨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7月确诊的32例鼻骨骨折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横轴位容积扫描,原始数据发送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VR)及多平面重组(MPR)o结果:6例普通X线未发现骨折,32例运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均能发现明确骨折,其中单侧骨折23例,双侧骨折9例,合并鼻中隔骨折5例,上颌骨额突骨折12例。结论: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鼻骨骨折具有重要价值。【关键词】螺

2、旋CT;后处理;鼻骨骨折;诊断【中图分类号】R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340-01鼻部位于整个面部最突出部位,组成其结构的骨质纤薄,因此颌面部外伤导致鼻骨骨折的病例很常见。普通的X线片因为是重叠影,加之鼻骨较小,位置正中,所以很难全面、细致的显示骨折情况,易出现漏诊,已经不能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检查及后处理技术以其全面性、准确性及敏感性作为诊断鼻骨骨折的首选方法,发挥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为临床医生的治疗提供指导。1资料与方法1.1

3、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12年1月〜2012年7月经16层螺旋CT检查确诊鼻骨骨折的病人32例,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10-65岁,中位年龄26岁。本组患者鼻骨骨折原因主要是:车祸、击打伤、撞伤、跌落伤等,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疼痛、肿胀、出血,甚至颌面部畸形。1.2检查方法检查用东芝16层螺旋CT,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进行轴位容积扫描,范围从眼眶上缘至硬腭水平。扫描参数:120KV,350mAs,2.5mm层厚,重建层厚0.625nun,间隔0.5mm。扫描完成后保存原始数据,发送至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VR

4、)及多平面重组(MPR),结合临床需求,任意角度调整,使图像显示效果最佳,指导临床医生的下一步治疗。2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6例经DR拍片未发现明确骨折,经过16层螺旋CT检查后处理成像均能显示明确的骨折,其中单侧骨折23例,双侧骨折9例,骨折类型包括:线样骨折25例,粉碎性骨折7例,合并鼻中隔骨折5例,上颌骨额突骨折12例,18例合并筛窦或上颌窦腔内积液。3讨论3.1鼻骨的解剖结构鼻骨位于面部正中且突出于面部,占鼻腔的前1/3〜1/2,主要构成鼻腔的前壁,而鼻腔的侧壁是由上颌骨的额突和鼻骨共同构成[1]。鼻骨

5、上端以鼻额逢与额骨鼻突相接,后面深部中央为骨性及软骨性鼻中隔,外缘接左右两侧上颌骨额突。鼻骨骨质菲薄,从鼻尖至鼻根骨质逐渐增厚[2],因此受到外力,鼻骨很容易发生骨折。3.2鼻骨骨折的类型鼻骨骨折最易发生在中下段,根据其受伤机制,分为四型:(1)单侧或双侧骨折,骨折端无明显错位或成角;(2)单侧或双侧骨折,断端错位大于1/2或有明显成角,角度大于等于45度;(3)粉碎型骨折,一侧鼻骨有两处以上碎片,或左、右两侧有三处以上碎片[3]。3.3鼻骨骨折的鉴别诊断由于鼻骨形态较小,与周围结构连接复杂,有很多连接缝隙容

6、易与骨折线相混淆,引起漏诊及误诊,需要重点加以鉴别。鼻骨与上颌骨额突、额骨鼻突之间分别形成鼻颌缝、鼻额缝,两侧鼻骨之间亦有缝连接。鼻颌缝、鼻额缝两侧对称,走行平滑,轴位图像可见连续性线状影,位置固定,对位对线良好,而骨折线多直接、锐利,表现为出现在正常骨缝以外的缝隙,位置多变且不对称,断端多有移位,邻近粘膜及软组织有肿胀。有些骨折线呈横行,常规CT横断位图像与骨折线平行,无法明确显示,多平面重组(MPR)不仅能进行常规冠状位成像,还可多方位、任意角度成像,清晰反映骨折线走行方向,整体地显示骨折端的空间立体关系

7、,准确判断移位及碎骨片数量、来源等[4]。另外,鼻骨孔也可造成一定程度的误诊。鼻骨孔为鼻骨上的一些小骨孔,其内有小动脉、静脉及神经穿过,垂直或斜行与鼻骨上。鼻骨孔在冠状位上表现为迂曲的低密度影,不如骨折线锐利,周围有硬化缘,连续追踪呈管道形态。三维重建(VR)及多平面重组(MPR)可清晰显示其走行,VR是将每个层面的容积资料中所有体积元加以利用,获得扫描内容的真实三维图像,其容积资料不丢失,细节真实,显示解剖标志明确[5],可以清晰显示鼻骨孔的孔状结构,从而减少了骨折的误诊。从本文研究结果来看,32例患者鼻部

8、螺旋CT检查运用后处理技术均显示了明确骨折,VR、MPR图像能完整的、任意角度显示鼻骨及骨折的形态,提供真实的解剖模型,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直观的影像,对临床医生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因此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是诊断鼻骨骨折的最佳检查方法。参考文献:[1]赵杰.应用螺旋CT及容积重建技术诊断鼻骨骨折[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3):256.[2]唐亮,丁仁厚,程湘.多层螺旋CT在鼻骨骨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