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方药配伍研究和临床应用探究

半夏泻心汤方药配伍研究和临床应用探究

ID:31687381

大小:58.6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半夏泻心汤方药配伍研究和临床应用探究_第1页
半夏泻心汤方药配伍研究和临床应用探究_第2页
半夏泻心汤方药配伍研究和临床应用探究_第3页
半夏泻心汤方药配伍研究和临床应用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半夏泻心汤方药配伍研究和临床应用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半夏泻心汤方药配伍研究和临床应用探究【摘要】半夏泻心汤来源于《伤寒论》,其组方为半夏、黄苓、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主要功能为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主治伤寒痞证:胃气素虚,或吐下伤正;肠胃不和,升降失序,心下痞满,按之柔软而不痛,干呕,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它是目前临床上常用方,加减辨证使用更多。本文就半夏泻心汤的方药配伍及临床应用研究进行探讨。【关键词】半夏泻心汤;方药配伍;临床应用研究半夏泻心汤组方为半夏、黄苓、干姜、人参等,主要功能为和胃降逆开结除痞。本文主要对其配伍及临床应用进行研究。1配伍分析1.1《伤寒明理论

2、》凡陷胸汤,攻结也;泻心汤,攻痞也。气结而不散,壅而不通为结胸,陷胸汤为直达之剂。塞而不通,否而不分为痞,泻心汤为分解之剂,所以谓之泻心者,谓泻心下之邪也。痞与结胸有高下焉。结胸者,邪结在胸中,故治结胸曰陷胸汤。痞者,留邪在心下,故治痞曰泻心汤。黄连味苦寒,黄苓味苦寒,《内经》曰:苦先入心,以苦泻之,泻心者必以苦为主,是以黄连为君,黄苓为臣,以降阳而升阴也。半夏味辛温,干姜味辛热,《内经》曰:辛走气,辛以散之,散痞者必以辛为助,故以半夏、干姜为佐,以分阴而行阳也。甘草味甘平,大枣味甘温,人参味甘温,阴阳不交曰痞,上下不通为满。欲通上下,

3、交阴阳,必和其中。所谓中者,脾胃是也,脾不足者,以甘补之,故用人参、甘草、大枣为使,以补脾而和中。中气得和,上下得通,阴阳得位,水升火降,则痞消热已,而大汗解矣。1.2《金匮要略方义》本方在《伤寒论》中原为柴胡证误下成痞者设。邪在少阳,本应和解,若误用寒凉泻下之药治之,必诛伐无过而伤其中气,从而不仅寒凉伤中,且致邪热内陷,进而寒热互结,阴阳不调,升降失常,上下不能交泰,而痞塞不通。在《金匮要略》中所治之痞,虽未言误下,但亦系寒热互结,中虚不运所致,故不论误下与否,而二者病机相同,其症皆以痞、呕为重点。因此,均以寒热平调,散结除痞之法治之

4、。方中用半夏降逆止呕,散结除痞。黄苓、黄连苦寒清热,干姜辛热散寒。黄苓、黄连与干姜相伍,寒热并用,辛开苦降,配合半夏共奏清热温中、止呕除痞之效。此证由于中虚不运,故添加人参、大枣、甘草补气和中。如此配合,有寒有热,有补有泻,可使寒热得除,升降复常,中焦乃和,而痞满呕吐以及肠鸣下利等症自解。1.3《金匮要略论注》呕本属热,然而肠鸣则下寒,而虚痞者,阴邪搏饮结于心下,即《伤寒论》所谓胃中不和,腹中雷鸣也,故主半夏泻心汤,用人参、甘草、大枣以补中,干姜以温胃泄满,半夏以开痰饮,而以黄苓、黄连清热,且苦寒亦能泄满也。1.4《医宗金鉴》呕而肠鸣,

5、肠虚而寒也;呕而心下痞,胃实而热也;并见之,乃下寒上热,肠虚胃实之病也。故主之以半夏泻心汤,用人参、甘草、大枣以补正虚,半夏以降客逆,干姜以胜中寒,黄苓、黄连以泻结热也。2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2.1胃黏膜脱垂症《河南中医》(2004,15:279):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黏膜脱垂症60例,常规煎服。临证加减:泛酸者,加吴茱萸、锻瓦楞子;痛甚者,加元胡、白芍;腹胀者,加佛手、木香;恶心呕吐者,加苏叶;吐血黑便者,加花蕊石、白及。结果:服药收效最快6剂,最慢12剂。其中显效3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2.2顽固性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中国中西医结

6、合杂志》(2004,21:572):以本方治疗顽固性非溃疡性消化不良30例。结果:治愈(症状完全消失,胃动力学测定4项:即蠕动、幅度、半排空、完全排空,较治疗前显著改善)25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93.33%,治愈率为83.33%。2.3慢性萎缩性胃炎《山西中医》(2007,16:13):以本方加味。半夏、黄苓、柴胡、香椽皮各9g,党参、茯苓各12g,炙甘草、黄连、干姜、大枣各6g,白芍、丹参各15g为基本方。脾胃气虚者,加白术9g,黄15g;肝郁气滞者,加川楝子9g,郁金9g;胃热明显者,加蒲公英9g;血瘀者,加三七5g;脾胃湿热者

7、,加蕙该仁12s虎杖9g;胃阴不足者,加天花粉9g,麦冬9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结果:近期治愈5例,显效23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O2.4溃疡性结肠炎《新中医》(2007,16:15):以本方加减,腹痛甚者,加木香、白芍、当归;便血者,加牡丹皮炭、生地黄炭、槐花炭;泄泻甚者,加炒蕙该仁、马齿觅;里急后重者,加升麻;月完胁作胀者,加柴胡、炒枳壳;久泻不愈、腰膝酸冷者,去黄连,加补骨脂、肉桂粉。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3例。结果:临床治愈17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9%o2.5腹

8、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7,13:39):用本方加味,半夏、黄连、黄苓、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柴胡、木香、白芍、延胡索,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7例,并与20例用西药心痛定者对照。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