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数学情境追求有效课堂教学

创设有效数学情境追求有效课堂教学

ID:31687758

大小:57.3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创设有效数学情境追求有效课堂教学_第1页
创设有效数学情境追求有效课堂教学_第2页
创设有效数学情境追求有效课堂教学_第3页
创设有效数学情境追求有效课堂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创设有效数学情境追求有效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设有效数学情境追求有效课堂教学张琴石阡县汤山中学课改的不断推进,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以前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以前的“正襟危坐”变成了“自由活动”,以前的“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于是情境化教学便应运而牛了。因为,情景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自然的生发学习需求;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数学,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

2、点之间的联系。建立数学与牛活的联系。所以,当情境教学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的时候,我们更要思考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一点教学经验和反思谈谈:如何创设合理数学情境追求有效课堂教学?创设情境要以培养学牛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牛学习的主动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化学牛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牛的创造性;以陶冶学牛的情感为手段,贯穿实践性。一、从实际牛活创设数学情境数学与牛活联系密切,数学来源于生活,乂服务于生活,从生活中的应用入手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牛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乂有助于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3、题。例如,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出示“体育课上跳远的情境图”并让学牛观察、思考、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此情境可诱发学牛提出问题:问题1:如何测量“跳远成绩”呢?问题2:测量时皮尺与踏板之间,应保持什么位置关系?为什么?问题3,问题4,。教师选择性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1和问题2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生活问题「'测量身体的最后着地点到跳板前边缘所在直线的距离”,抽象出几何问题:“点到直线的距离”并合作探究学习了“垂线段”、“斜线段”、“垂线段最短”等几何知识。同时又解决了“如何测量跳远成绩?”的生活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

4、服务于生活。此问题情境抓住了七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更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并予以加工呈现,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学生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任务去解决,老师把一个教材上的数学问题变成一个具有挑选性、探索性、交流合作的学习过程,做到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变“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巧妙设疑,使数学课贴近生活,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为提高。另一方面引用情境揭示矛盾,让学生合作探究,寻找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策略,有意识地注意培养学生的

5、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从数学趣味创设情境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而数学故事、数学趣题往往具有强烈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吋,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吴敬是我国明代一位非常著名的数学家,他自幼酷爱数学,1420年元宵节的傍晚,浙江杭州城内外灯火齐明,到处是一派欢乐的节日气氛,在钱塘江边的座亭子里,几位书生一边开怀畅饮,一边轮流吟诗,轮到一位少年时,他腼腆地笑了笑说:“诸位仁兄诗才横溢,妙语连篇,小弟也就不再班门弄斧,另吟一首诗吧!请听:远望

6、巍巍塔七层,红光盏盏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试算塔顶几盏灯?”大伙听后,连连称赞,并一起注目仰望前方的白塔岭上那座被灯火点缀着的七层白塔,沉思良久,却无人能算出答案。这位少年详细讲解后,大家才恍然大悟,大家一起举杯向他祝贺,祝愿他将来在数学上取得更辉煌的成就,这位少年就是吴敬。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他果然不负众望,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做出这道数学名题吗?学生在激励的讨论中……。讨论得岀结论,可设最下层为X盏灯,则可列方程x+2x+4x+8x+16x+32x+64x=381解得x=3,则塔顶为3×6

7、4=192盏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操。三、从操作活动创设数学情境适宜的教学情境内外总是跟动手实践联系在一起的,利用问题的探究设计教学情境,有利于开展探究、讨论、理解、动手实践等活动,是数学教学情境设置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几何部分中的概念及有关知识抽象,学生都难以理解、难以接受,要突破这些难点,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用形象、鲜明的直观演示手段,创设有效操作情境以强化感知,突破难点。例如,在湘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3•4图形操作——匕巧板》的教学中,对割补的数学思想理解和运用是教学中的

8、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安排数学活动情境,采用直观教学与合作探究的形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切实动手操作来突破这个难点,具体做法分为如下三步:1、准备活动:要求学生带一张边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