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

创新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

ID:31687931

大小:54.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创新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_第1页
创新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_第2页
创新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_第3页
创新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_第4页
资源描述:

《创新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关键词)新课程评价;创新教育理念;教学评价;评价方法〔中图分类号)G42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13)23-0034-01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评价方式的变革能有效地带动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难点和关键。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学生听得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的问答看似流畅,但测验结果

2、却显示出学生掌握得并不好;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却忽视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的课堂应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相互生成的课堂,单纯从教师或从学生的表现来评价课堂教学都是不全面的。创新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一、确立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传统的评价标准过度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忽视人文性;以测试为评价的唯一形式,注重对单纯知识结构的考查,重结果、轻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而新课程的评价目标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评价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长处和短处,促使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自我,树立信心,让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二、倡导评价方法多元化传统教学评价强调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热衷于排名次、比高低。只有少数的'‘优秀者”才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并不是我们评价的最终目的。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

4、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社会评价等结合起来运用才是新课程评价的要求。在具体评价方法上,新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创新之处,比如学生成长记录袋,答辩、集体评议、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自己出考题等。这意味着,评价学生将不再只用一把尺子而是用多把尺子,教育评价"一卷定高低”的局面将被打破。实践证明“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只有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三、课堂评价应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我们应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发

5、展,而不是只在学生发展过程结束时对学生发展的结果进行评价。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要考虑学生的过去,更要放眼于学生的未来。教师应关注和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潜能,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为每个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建议。四、评价要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传统教学评价过于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他方面的发展或多或少被忽略。新课程

6、评价不仅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通过不断的反馈,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发现与素质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不断改进不足,努力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五、评价应"以生为本”,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新课程要实现"以生为本”,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主旋律,不能忽视学生的自主评价。学习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小组内的同学最有发言权,学生的互评也

7、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家长和孩子之间有着特殊关系,家长的评价影响力也不可低估。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互动性,让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主体都参与到评价中,使评价成为多主体共同参与和协商的活动。多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有关学生学习和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编辑:陈富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