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二甲肼池火灾模型和热辐射伤害探究

偏二甲肼池火灾模型和热辐射伤害探究

ID:31689160

大小:6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7

偏二甲肼池火灾模型和热辐射伤害探究_第1页
偏二甲肼池火灾模型和热辐射伤害探究_第2页
偏二甲肼池火灾模型和热辐射伤害探究_第3页
偏二甲肼池火灾模型和热辐射伤害探究_第4页
偏二甲肼池火灾模型和热辐射伤害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偏二甲肼池火灾模型和热辐射伤害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偏二甲腓池火灾模型和热辐射伤害探究摘要:泄漏偏二甲腓池火灾产生的热辐射可能导致周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或人员中毒事故。通过池火灾计算模型对泄漏偏二甲腓池火的火焰半径、火焰高度、火灾总的热辐射通量以及目标入射热辐射通量等参数进行了计算。根据热辐射和伤害准则,对偏二甲腓池火灾造成的伤害进行了研究,这对应急救援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偏二甲腓池火灾热辐射中图分类号:X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091-03液体推进剂燃料偏二甲腓在军事、航天、化工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偏二甲腓是一种易燃、易爆、高毒性以及吸附性强的无色液体。

2、偏二甲月井在生产、运输、贮存、转注、加注等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设备老化、操作失误、自然灾害等[1])容易发生泄漏,泄漏若遇明火、火源或强氧化剂等就很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以及毒害事故等。20世纪70年代,某单位因偏二甲腓泄漏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并且引起100多人中毒⑵。池火灾是常见的燃料泄漏事故模式之一。池火灾危险性分析主要目的是估算池火灾对周围目标的破坏程度。池火灾特性参数计算主要包括火焰半径、火焰高度、火灾总的热辐射通量以及目标入射热辐射通量等。开放环境下池火灾的破坏机理是热辐射[3]。池火灾产生的热辐射将对液池周围人员和设备设施的安全造成危害。因此,有必要对偏二甲

3、腓泄漏后发生池火灾事故进行研究,这对预防和减轻事故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偏二甲腓池火灾偏二甲腓在其生产、运输、贮存、转注、加注等过程中发生泄漏,泄漏到地面之后向四周流淌,当流到防火堤或者低洼边界时,便会在限定区域内积聚,形成一定厚度的液池,若遇到火源、强氧化剂等将引发起火,便形成池火灾。1.1偏二甲腓池火灾计算模型1.1.1液池面积1.2.3热辐射伤害/破坏准则当产生的热辐射足够强大时,可能导致周围的物体燃烧或者损坏,可能烧伤、烧死人员,造成重大损失。伤害破坏程度主要取决于目标处接受热辐射的多少。常用的评价热辐射破坏准则有热通量准则和热强度准则[20]。表2

4、为不同入射热辐射通量造成的损失情况。2偏二甲腓池火灾热辐射的计算假定泄漏的偏二甲腓液体无蒸发、已充分蔓延且地面无渗透,根据上述池火灾模型中相应计算公式,当偏二甲腓泄漏量为1000kg,环境温度25°C,在无风条件下,利用表3偏二甲腓理化参数计算得到池火模型的相应数据,见表4。选取距池火中心10-100m的24个点进行计算,得到如图1所示目标接受热通量的值。根据表2可取死亡热通量为25kW/m2,重伤的热通量值为12.5kW/m2,轻伤的通量值为4kW/m2,经计算可得出在上述条件下偏二甲腓发生池火后的安全距离约为35mo3结论(1)由图可以看出偏二甲腓池火热辐射

5、随着距离变远而衰减,衰减速度随距离的变远而逐渐变慢。(2)根据本文提供的池火模型,可以很快计算出当发生池火灾时的安全距离,有助于第一时间对灾情进行估测评价。(3)要全面评估偏二甲腓泄漏后形成的伤害,在实际中我们需要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例如风速、燃料纯度等。参考文献[1]郑希仁.液体推进剂泄漏问题综述[J].中国航天,1999(3):17-20.[2]王爱玲•偏二甲腓燃料库危险性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5):76-78.[3]RijnmondPublicAuthority,Riskanalysisofsixpotentiallyhaz

6、ardousindustrialobjectsintheRijnmondarea[M].Holland:Reidel,1982.[4]吴宗之,高进东•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27-28.[5]霍然,胡源,李元洲.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导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HuoRan,HuYuan,LiYuanZhou.IntroductionofSafeEngineeringforBuildingFire[M]・HefeiUniversityofScieneeandTechnologyofChinaPress,199

7、9(inChinese)・[1]KarlssonB,QuintiereJG.EnclosureFireDynamics[M].Florida:CRCPress,2000.[2]McCaffreyBJ.PurelyBuoyantDiffusionFlames:SomeExperimentalResults[M].WashingtonDC:NationalBureauofStandards,1979.[3]ThomasPH,WebsterCT,RafteryMM.ExperimentsonBuoyantdiffusionflames[J].Combustionand

8、Flame,196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