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椎体次全切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3例疗效观察

前路椎体次全切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3例疗效观察

ID:31689869

大小:57.1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前路椎体次全切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3例疗效观察_第1页
前路椎体次全切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3例疗效观察_第2页
前路椎体次全切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3例疗效观察_第3页
前路椎体次全切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3例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前路椎体次全切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3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前路椎体次全切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3例疗效观察牛奔(新疆巴州人民医院骨科新疆巴州841000)【摘要】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椎体次全切手术的疗效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木科5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彻底解除经椎管前路至压物,恢复椎间高度,维持颈椎牛理曲度。将术前及术后统计之JOA评分和颈椎X线片经行比较。结果经过半年到两年回访,所有53例患者术后神经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变。JOA评分有术前8.8分提高到11分。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全部骨性融合,椎间高度无丧失,

2、颈椎前去度维持正常。结论经前路椎体全切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多阶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关键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椎体次全切植骨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082-02目前我国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最常见的为后路手术和前路手术。传统静候路椎板减压或单(双)开门椎管成形术由于不能解除椎管前路直接至压物,出现了减压不彻底,手术效果受营养的弊端。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已获得肯定[1]。木科自2002年〜2006年共治多节段脊髓型颈

3、椎病53例,均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先将手术治疗体会和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3例患者中男28例,女25例。所有病例均患有上(下)脂感觉或运动障碍,部分伴有二便功能障碍。按日木骨科学会JOA17分法评分标准:9分27例,11分14例,10分6例,5分3例,3分1例。平均8.8分。手术阶段:C3-C522例,C3-C612例,C4-C78例,C3・C7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1.2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击,不同阶段

4、椎间隙狭窄。其中合并椎体后缘骨质增生28例,黃韧带肥厚28例,后纵韧带骨化5例。MRL显示所有患者硬膜囊受压,部分呈“S”葫芦状或“哑铃”状。其中合并脊髓密度增高者27例。1.3术前准备术前行全身检查,并指导患者向左侧推气管以适应手术操作。拍摄颈椎X线正侧位片。测量颈椎体的宽度和长度,测量正常椎间隙与狭窄椎间隙数值,进行差值计算。观察椎体后缘有无骨赘增生。行CT和MR检查,观察有无后纵韧带骨化和椎间盘突破后纵韧带落入椎管。观察脊髓受压程度及有无脊髓缺血性改变。确定手术节段,于受压较重的间隙间行椎体次全切除术。1.4手

5、术方法手术均采用颈丛麻醉以便手术中即时与患者交流。根据患者颈椎间盘突出阶段多少不同,采取标准颈前横行切口或斜行切口入路。自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分离颈血管鞘和脏鞘间隙至椎体前缘,C型臂X线透视机辅助定位。安装使用Caspar椎体撑开椎体间隙,使颈椎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紧张,扩大椎间孔容积,将两侧长肌之间区域作为手术安全带,根据病变节段不同,采取椎体次全切,彻底刮除椎体间盘,协同使用终板刮刀刮除相邻椎体上下缘软骨终板和椎体后缘骨赘。如合并后纵韧带骨化可小心将骨化之后纵韧带一并切除,显露硬膜囊,彻底减压。自同侧骼骨凿取三面皮质骨块

6、(骨块大小可根据术前X线测量数值和术中测量进行休整),修整后植入椎间隙中轻轻打入。将钛钢板本剧颈椎弧度进行预弯,并行前路椎体间固定。冲洗切口,放置引流条,逐层缝合。术后颈托外固定3月。1.5术后处理术后预防感染,常规换药,2d内拔出引流条,颈托外固定3月,期间辅助四肢功能锻炼及营养神经治疗。1.6术后并发症本组案例中1例患者术中因Caspar椎体撑开器过度撑开椎间隙出现一过性神经症状加重,给予人剂量激素冲击疗法和神经根脱水治疗,Id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因术中颈椎过度后伸。术后出现四肢不全瘫症状,经过对症治疗出院后两月

7、恢复正常。本组患者均未出现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2结果53例患者术后切口无感染,均-•期愈合,53例患者术后半年均获得随访。所有患者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例双下肢行走困难的患者恢复正常行走,JOA评分:术前平均8.8分,术后平均11分,有明显提高,影响学检查:术后3月复查X线片上未见钢板、螺钉移位及植骨块下沉和移位。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保持满意。术后半年椎间隙与植骨块全部骨性融合。3讨论脊髓型颈椎病退变的颈椎间隙变窄,前纵韧带和后韧带的松弛导致颈椎不稳。颈椎局部异常活动经久刺激可引发颈椎前缘和后缘的骨赘增生

8、。同时后纵韧带经刺激也可逐渐变性而骨化。增生的骨赘、退变的间盘和骨化的后纵韧带共同形成前方至压物,多节段脊髓型病大多存在椎间隙变狭窄,椎间高度降低,造成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皱褶并对脊椎产生压迫[2]。椎间隙的变窄直接使椎间孔狭窄而压迫神经根。以上病因共同导致一系列神经受损的症状。但间隙颈椎间隙变窄必然导致颈椎负重立线的重新改变,进而加重了相邻节段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