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分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分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ID:31695506

大小:61.4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17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分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_第1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分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_第2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分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_第3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分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_第4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分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分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分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摘要]以重庆交通大学国家特色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开展课程体系改革及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通过分析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和要求,在培养过程中重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以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提出分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为同类院校提供参考。[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分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4)01-0085-

2、040引言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要求,教育部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借鉴国际上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成功经验,对高等教育实施了重大改革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该计划要求高等院校转变办学理念、拓新人才培养思路、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深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各行各业培养各种类型的优秀工程师后备军。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华盛顿协议》全会一致通过接纳中国为该协议签约成员,我国

3、成为该协议组织第21个成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是我国工程教育界多年努力的结果。所谓的卓越工程师并不是说其专业知识很丰富,也不是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而在于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扎实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及自我获取知识、社会交往和组织管理能力[1]。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是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是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增强毕业生竞争力的重要议题。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实践,实现课程体系的模块化重构、课程内容

4、的多样性整合、课程顺序的合理性调整,为交通运输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参考模式。1课程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前身是1982年创办的“交通运输管理”和1984年创办的“汽车运用工程”两个原交通部重点本科专业,1997年合并为交通运输专业。2008年被评为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建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1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试点专业

5、,2012年、2013年先后获批重庆市、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该专业所依托的“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是重庆市重点学科,历史悠久,行业特色鲜明,在道路运输规划、运输节能与污染控制、交通运输安全、载运工具运用、物流工程等领域优势突出,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交通运输工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山地城市交通畅通与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为专业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办学30年来,交通运输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始终保持了道路运输的特色与优势。近年来,为适应交通运输行业综合化、信息化、网络化、集约化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不断调

6、整培养方案,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专业能力,专业内涵向现代物流、综合运输、城市轨道交通等方向延伸和拓展。交通运输专业具有显著的工程特点,实践性强,与运输生产活动的联系十分紧密,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上强调专业技能、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交通运输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以及运输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对交通运输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为强调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多年来,按照学校统一要求,执行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部分组成,除课内实践外,另配有实践环节,包括各类实习、

7、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从学分分布来看,公共基础课占44.17%,专业基础课占30.83%,专业课占8.33%,实践环节占16.67%。这样的课程体系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调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契合度较低,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明显偏少,而且公共基础课所占比例偏高、专业类课程设置方面也有不合理之处,见表1。表1课程体系中各部分学分所占比重课程学学分比类型时理论实践例公共必修112863.756.7539.17%基础选修144905%专业必修57633.752.2520%基础选修31215.541

8、0.83%专必修64402.22%业选修176926.11%实践环节必修48003016.67%合计288013545100%通过对先前课程体系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对其体系下培养的工程师或毕业生的实况、社会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毕业生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主要表现为: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力不强,工程素养不高,与社会实际需要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