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ID:31711653

大小:57.6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2・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关注现代建筑的变革发展,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1・理解建筑的“文法”、“词汇”、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意思,体会中国建筑求同存界的特点2・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华民族世代生息于亚洲大陆东部,东观沧海,北依大漠,西阻高原,南接丛林,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中,经过数千年文明的演进,创造了光辉灿烂、

2、独具一格的中华文化。中国建筑就是其中最令世人嘱目的一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二、了解作者1.可以带学生观看视频:中国建筑之魂一一建筑大师梁思成的一生2.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省新会县人。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

3、的学术价值梁思成教授述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岀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写作背景本文发表于1954年1月。建国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1950年5月7H梁思成发表了《关于北京

4、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在北京城墙存废的辩论会上他说,拆城墙如同“抽他的筋、剥他的皮”一样,他曾向中央政府谏言,力主在北京城的西面建一座新城作为政府所在地,这样便可以完整地保留全部老北京城。然而,他的呼吁无济于事,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并蒙受不公止对待。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1.图片欣赏欣赏各种各样的中国建筑照片提问:图片中的建筑各具特色,令人赏心悦目。那么,它们的特征是什么?它们又有哪些共同点呢?学生自由讨论,各自发表看法三、走进文本(-)阅读文本,初步探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

5、问题阅读课文,思考。1、如何把握全文的整体结构?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儿项?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4、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分析文本,合作探究(1)如何把握全文的整体结构?【明确】这篇说明文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把握好本文的篇章结构,便于读懂课文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引论;中间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然后,作者用很

6、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可以看作是结语中间两部分,介绍特征,探讨风格,是学习的重点。(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儿项?【明确】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

7、;(四)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儿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4)怎样理解

8、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明确】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岀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2、学生讨论交流(1)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碰到的疑问,可自由提问,然后大家共同解决(2)探究:作者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讨论,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