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81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81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ID:31712001

大小:60.3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7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81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81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81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81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81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81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课时L课时授课者颜毅学校营山县化育初级中学校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会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2.经历分析实际问题,构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类比的方法迁移知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中国传统数学的成就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的乐趣。重点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含义。难点1.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关性。2.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意义。教学方法情境互动、启发诱导、类比归纳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1.挖

2、掘学生已有知识:(1)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2)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为类比得出新概念做准备。知数的次数为1的方程。(3)方程的解: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4)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使一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2•由情境创设问题,并解决问题。方案一:大家推选出10位同学回答问题,猜猜男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几人?解:设选出的男生有x人,女生有y人。x+y二10用列举法探究这个方程的解。方案二:大家推选出一批同学回答问题,男同学每人回答2个问题,女同学每人回答1个问题,共有16个问题,问回答问

3、题的男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几人?解:设选出的男生有x人,女生有y人。2x+y二16用列举法探究这个方程的解。方案三:大家推选出10位同学回答16个问题,其中男生每人回答2个问题,女生每人回答1个问题,请问选出的男生和女生人数分别是多少?和学生拉近距离,又以实际情景作为问题,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接受问题。问题设计由简到难,层层递进,学生更容易接受。减轻了学生理解实际问题的难度。利用类比的方法得出新概念,进行知识迁移。练习巩固时,学生根据拿到的方程(组)自由设计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入中国传统数学的经典问

4、题“鸡兔同笼”问题,感受中国传统数学的成就及{x+y=10(2x+y=16I?:设选出的男生有X人,女生有y人。探究这个方程组的解。解决问题:选出6名男生,4名女生。二、概念生成(类比一元一次方程)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为1的方程。2.二元一次方程组:一个方程组中含有两个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共有两个方程。3.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三、练习巩固(有些题讲练结合):1.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二

5、元一次方程。2.判断一组解是不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3.判断一组解是不是…个二元…次方程组的解。四、学生自主延伸、学以致用,老师适时点拨,得以提升。简单引入“鸡兔同笼”问题,介绍《孙子算经》,感受中国传统数学文化。其蕴含的数学思五、小结回顾。想。六、布置作业:作业设计,为下探究一元一次方程2x+(10-x)二16与二元一次方节课用代入消元程组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做铺垫。{x+y=10(2x+y=16之间有联系吗?板书第一部分,板书设计: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对比。8.1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1个2个二元一次本节的四个知识(

6、整式)未知数方程组点都进行了板最高次数为1项的次数为1(整式)书。(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两个未知数二元一次方程组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为1两个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两个方程的公共解。教学后记这节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去体验概念的生成过程,并能运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我以教学现场情景为例,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及其解的含义,运用体验生活、类比观察、探究建模、灵活运用、归纳提升、练习检测,使学牛能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及有关概念,避免了概念上的一些误解.整个教学过程结构严谨、目

7、标明确,重点能突出,难点能突破,可以完成教学目标。整节课还应做到全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轻松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