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扬:《心理平衡理论与技术》

叶扬:《心理平衡理论与技术》

ID:31726083

大小:51.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1-17

叶扬:《心理平衡理论与技术》_第1页
叶扬:《心理平衡理论与技术》_第2页
叶扬:《心理平衡理论与技术》_第3页
叶扬:《心理平衡理论与技术》_第4页
叶扬:《心理平衡理论与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叶扬:《心理平衡理论与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理平衡疗法的理论与实践叶扬(广东省阳春监狱、广东阳春、529615)摘要:本文作者在长期的心理矫治工作实践和对心理变化规律进行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心理平衡疗法,内容包括心理平衡概念、模式、机制和技术等。关键词:心理平衡规律咨询与治疗技术心理平衡疗法是叶扬在长期的心理矫治工作实践和对心理规律进行大量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一、心理平衡理论(一)心理平衡概念心理平衡是指人的心理水平处在正常与异常的临界状态。人们平时所说的心理平衡是指心理能适应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需要的正常状态。心理平衡包括知、

2、情、意等各个心理因素间的协调一致,身心健康和心理状态的平衡等,不是单一的平衡。(二)心理平衡模式...本研究把心理活动过程看作一个动态过程,在一定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既可以向心理健康因素产生方向移动,也有可能向心理障碍形成方向转化,在两者之间的平衡状态是心理平衡点:心理障碍←─→心理平衡点←─→心理健康图1心理平衡模式上述心理循环过程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心理健康因素;二是心理障碍成份。两者的相对比例决定着心理平衡的状态,通过心理测量可以确定心理平衡状况,比如在“16PF”(卡特尔16种个性问卷)心理测验中,

3、心理健康分22分以上为心理健康,否则心理不健康。据此可将心理平衡分为三种情况:(1)心理测验分数高于22分,心理活动处在心理健康一边。(2)心理测验分数等于22分,我们设定心理活动处在心理平衡点状况。(3)心理测验分数低于22分,心理活动趋向心理障碍一边。(三)心理平衡疗法根据心理平衡理论,心理障碍在统计学上是对心理常模的负向偏离,偏离的程度越大心理障碍就越严重。所谓心理平衡疗法,就是从动态上,运用心理技术消除心理障碍成份,或者增加心理健康因素,消除不平衡状态,恢复心理平衡,促进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的过程。心理平衡是人们对心

4、理健康的基本要求,是共识,是理念,在本项研究中,则把其上升到一项可以量化分析和控制的心理技术,即心理平衡疗法。二、心理平衡疗法的理论基础——心理规律...作者在研究犯罪与改造心理时发现,一个人从遵纪守法到违法犯罪,被判刑后经过服刑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其心理经历了一个由守法心理到犯罪心理,再由犯罪心理到守法心理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犯罪与改造心理大循环系统理论,作者于1986年就提出了“心理平衡点”的概念及动态模式(见叶扬著:《犯罪与改造工程》,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第2页)。通过对此进行长期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表明,在这

5、一过程中心理的变化具有双重性、阶段性、稳定性与可变性、周期性等规律,这些规律不但在罪犯心理矫治中适用,而且可以推广应用到一般人员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去,这些规律是:(一)心理双重性规律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理健康是相对于心理障碍、守法心理是相对于犯罪心理而言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心理内容普遍具有双重性,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在于各种心理因素所占的相对比例不同,由此而形成心理的千差万别,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标就是在双重心理中不断增加心理健康因素,消除心理障碍成份,保持心理平衡,心理双重性规律是心理平衡疗法的重要理论基础。(二)

6、心理运行的阶段性规律...以心理平衡点为中心把心理变化过程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心理平衡点前后,心理状况具有质的区别,心理平衡点是分水岭,在此以前是心理障碍因素占支配地位,此后以心理健康因素逐渐占主导地位,如图1的心理平衡模式,这一规律是建立心理平衡机制的重要理论基础。(三)心理运行周期性规律作者对罪犯1120宗违纪事件和1919宗奖励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表明,心理在运行过程中是周期性变化的,经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是一种普遍心理现象,不但在犯人中存在,在一般人群中也存在,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人本身存在一个强大和完善的心理自动

7、调节体系,心理的运行是由其内在的规律决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外力的推动只能起到促进或延缓这种变化的作用,不能改变心理周期性运行规律本身,这一规律表明,对心理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人本身能自动调节和修复,这是对心理平衡进行调控的重要理论基础。(四)心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变性规律心理系统具有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特点,人的心理,特别人格,一旦形成后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轻易不会改变,心理的稳定性表明可以通过心理测试对人的心理作出客观的评估,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心理的可变性表明心理是可以转变的,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可以消除心理问题,这

8、一规律是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消除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平衡的重要理论基础。(五)心理影响的同度性与梯度性规律...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心理影响对同一群体成员的效应存着在大家“差不多”的现象,大部分人的效应值接近平均数,即总体上呈趋中性的常态分布。但在最大效应值与最小效应值之间却形成明显的差异,在统计图形上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