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扩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中国高校扩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ID:31730239

大小:87.39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1-17

中国高校扩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分析_第1页
中国高校扩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分析_第2页
中国高校扩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分析_第3页
中国高校扩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分析_第4页
中国高校扩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高校扩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05级经济学基地班李凌学号:40501157中国高校扩招对经济增长的彫响的实证分析—一菲德模型在中国应用的研究【摘要】在教育经济学的基础上,借助于西方经济学的宏观理论我们可以得出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长期来看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但是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即高校扩招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增反呢?因此本文在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从实证角度分析了高校扩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关键词】高校扩招经济增长菲德模型虚拟变量一、问题的提岀在现代社会,教育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动力之一,教育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已达成了普遍共识。

2、基于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屮国政府实施了高校扩招政策,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普及高等教育,启动国内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但是扩招能否对经济增长产生贡献以及贡献率有多大仍存争议,因此本文试图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屮国高校扩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二、相关文献述评1国外研究现状:从实践来看,除中国外世界上其他国家鲜有如此大规模地对高校进行扩招,因此国外学术界研究的着力点在于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较为系统和深入,学者们认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分为内部作用与外溢作用:根据卢卡斯

3、的观点,教育的内部作用是“个人的人力资本对其生产力(率)的作用”(1998);教育的外溢作用则比较SZ杂,主要表现为教育对提高所在地区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I'可接促进所在地区经济增长。在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方法研究方面,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的经济学家舒尔茨(T.W.Schultz)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己经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理论是以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来估算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其中估算贡献率的两种主要方法是:⑴教育对新增国民收入额的贡献比例,即由教育所带来的国

4、民收入的增加量(AYe)占国民收入总增加>(AY)的比例(△Ye/AY)。(2)教育对国氏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比例,即把教育当作一个生产要素,由教育这个要素投入所带来的那部分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ye)占国民收入总增长速度(y)的比例(ye/y)。但是这些方法也有其缺陷。首先,他们把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的收入差别全部归因于教育程度的差别,但即使在充分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屮,个人天赋、种族特权、家庭背景、社会机遇等都会直接影响收入,因此需要对收入差别进行折算,否则便高估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其次,这些方法并没有涉及

5、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对经济生活中的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的促进作用,当今时代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忽视了高等教育对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的作用,便低估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国内研究现状:对于我国来说,高校扩招的政策实施以后,国内学术界对高校扩招促进经济增长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针对性的研究,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具体如下:⑴李海

6、通过对扩招前后国内生产总值和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建立的冋归方程进行比较发现,扩招前国内生产总值与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而扩招后的显著

7、性却很明显,从而他得出这样的结论:高校招生人数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与经济增长保持着较强的正相关性,只有在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大招生之后,这种相关性才比较显著。但是他以GDP为因变量,以招生人数为自变量并对它们进行简单回归的做法不是很妥李海《高校扩招的实证分析》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04年第2期当。首先,GDP和招生人数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它们在内涵和外延上并不一一对应,并不是招生人数直接对经济增氏产生影响,而是招生人数的增加所带来的教育经费的增加以及教育投资的增加等因素促进了经济增长。另外,他把GDP增长的原

8、因仅仅归咎于招生人数,采用一元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模型设定过于简单,缺乏说服力。⑵某些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单纯的数量扩张对于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有限的。北京大学课题组1999年4月受有关领导Z命,对扩大高校规模及其对我国短期经济的拉动作用进行专题研究,6月份提交的正式报告指出:“教育各部门对国民经济总产出的拉动作用是有限的。1997年,高教部门和英它教育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分别为0・85和0・83,在119个部门中排序分别为100名和103名。”另据我国学者姚愉芳等研究,1987年与1992年相比,教育的影响力系数

9、和感应度系数由()・985和()・769下降至IJ0・838和0・60,教育对其它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都未超过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但是他们采用的是西方估算教育对经济增反贡献率的那套方法,这在川国未必完全适合,因为它的理论前提是假定处于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的要素理论上的。西方经济学的要素理论认为,劳动力所创造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力的价格,而劳动力所创造的边际产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