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41氨与铵盐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41氨与铵盐教学设计

ID:31739381

大小:254.79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1-17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41氨与铵盐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41氨与铵盐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41氨与铵盐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41氨与铵盐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41氨与铵盐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41氨与铵盐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氨与钱盐》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11」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11.2知识价值12.学情分析22」知识经验层面22.2身心发展水平层面22.3个体差异层面23.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23」三维教学目标23.1.1知识与技能目标23.1.2过程与方法目标23.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3.2教学重难点34.教学理念35.教法学法31.教学准备36」实验准备36.2设备准备42.教学过程47」教学总体思路设计47.2具体教学过程设计53.教学反思13附:板书设计13《氨与钱盐》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1.1本节内容的

2、地位和作用本课题选自山东省正在使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化学1(必修)》(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对于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它是继前一节《碳的多样性》后又一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深化。另一方面,它为后续《硫的转化》及《海水中的元素》的学习提供思路和方法,也为选修模块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2知识价值研究表明「'要实现从知识向能力和素养的转化与飞跃,关键是要认真分析科学知识对于学

3、牛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怎样的价值”(亓英丽、毕华林,科学教育中科学知识的价值分析,全球教育展望,2012)。鉴于此,我将借鉴够体现以“信息价值一应用价值一认识价值”社会线、“信息价值一探究价值一情意价值”学牛线、“认识价值一情意价值”文化线的知识价值模型图(图1),对木节内容的价值分析如表1所示。图1知识价值模型表1.《氨与钱盐》知识价值分析价值类型教学内容体现信息价值氨的性质和镂盐的性质应用价值工业合成氨技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究价值氨及钱盐的性质背后所蕴含的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价值喷

4、泉实验、空瓶生烟等实验体现的微粒观和转化观情意价值氮肥的使用所体现的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合成氨技术的三次诺奖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以STS理念2.学情分析2.1知识经验层面从知识经验上讲,此时的学生对氮肥有所了解;知道氨有异味,氨水显碱性,但不知道背后蕴含的原理;通过前面单元的学习,具备一定的氧化述原知识。2.2身心发展水平层面从心理发展水平讲,15、16岁的学生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并且对单纯的知识讲授兴趣不高,喜欢借助一定情境自主参与对知识的探究。2.3个体差异层面学习本节教学所依赖的已有知识相对简单,

5、不同水平的学生差别不很显著。但是在探究氨与水反应和氨的还原性环节屮,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的配合,要求略高,所以本节教学上、屮、下三类学生差别主要体现在自主探究水平上,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屮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3.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3.1三维教学目标基于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高一学生身心与认知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3.1.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氨的主要物理性质;(2)认识氨与水的反应、还原性以及碱性,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3)掌握镀盐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的性质,并能运用它

6、解释氮肥使用屮的实际问题。3.1.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氨的还原性、与酸反应等的探究,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分类、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3.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氨的性质的学习中进一步树立微粒观和转化观;(2)通过合成氨领域三次诺奖的介绍,体会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3)通过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感受化学与人类牛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3.2教学重难点基于对本课题三维目标和具体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

7、)氨与水的反应、还原性和与酸的反应;(2)鞍盐易分解、与碱反应。教学的难点为:(1)氨与水反应的微观实质;(2)氨的还原性的自主探究。2.教学理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活动之中,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活动结合起来。因此,本节教学要着力为学生创设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促进他们在协作与会话中达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

8、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因此,本课设计着力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改革理念。3.教法学法为了发挥学牛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牛对知识的自主建构,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木节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组织教学。相应的,学牛采用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和自主归纳等方式进行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