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效果观察

中医护理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效果观察

ID:31744609

大小:58.7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7

中医护理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效果观察_第1页
中医护理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效果观察_第2页
中医护理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效果观察_第3页
中医护理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效果观察_第4页
中医护理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效果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护理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效果观察【摘要】目的:临床分析中医护理耳穴压豆法在失眠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实施治疗的42例失眠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中医护理耳穴压豆法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4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40例,其百分比为95.24%o结论:中医护理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关键词】中医护理;耳穴压豆法;失眠【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41-011引言失眠也称之为入睡或维持睡眠障碍(DIMS),是指无法入睡或者无法保持睡眠状

2、态,进而导致睡眠不足的现象。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且多发于中老年。很多患者长期服用镇静安眠药,长此以往,会对镇静安眠药物形成依赖感,对患者身心健康有严重危害。为此,本文特选取本院收治的42例失眠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中医护理耳穴压豆法的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2资料和方法2.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以来收治的42例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不足、不能消除疲劳、时寐时醒。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52.5±16,5)岁,病程(0.25-8)年,平均病程(4.12±3.86)年。根据中医

3、临床表征,21例心脾两虚型、10例痰热内扰型、8例肝郁化火型、3例心虚胆怯型。2.2治疗方法首先,选取主穴位:心、神门、肾、交感、垂前。其次,根据患者临床实际分型,选取配穴,若患者为心脾两虚型,则应加以小肠、脾;若患者为痰热内扰型,则加以大肠、肺;若患者为肝郁化火型,则加以肝;若患者为心虚胆怯型,则加以胰胆。最后实施耳穴压豆法。实施步骤为:患者取坐位或者平卧位,有经验丰富及操作熟练的护理人员辩证取穴。采用探棒由上而下对取穴的区域对敏感点进行探查,压迫后则以局部酸麻胀为判断标准,并做好相应标记;釆用粘连有75%的酒精棉球对选择好的耳穴进行常规消毒,并用左手对耳廓进行固定,右手拿镶子夹将胶布贴

4、于所找穴位点,采用拇指及食指对压的方法按压籽粒,其标准以患者感觉肿胀、灼痛及发热为宜。若患者耳廓发红及发热效果为佳。每天3-5次进行耳穴贴压,每次2-3分钟,5次为一个疗程,完成一个疗程后休息两天进行第二疗程,来回循环,直至失眠症状消失。2.3疗效标准将疗效分为三等级,即治愈、有效、无效,治愈:患者失眠症状完全消失,睡眠恢复正常,每天睡眠时间保持在7小时以上;有效:患者失眠症状有所缓解,睡眠时间延长,基本能正常入睡;无效:患者失眠症状未消失,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治愈加有效。2.4统计学分析本次调查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其临床疗效采用%表示,用X2检验,当P<0.05时

5、,表示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结果经过治疗,4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40例,其百分比为95.24%O其中治愈11例,百分比为26.19%;有效29例,百分比为69.05%;无效2例,百分比为4.76%O4讨论失眠是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近几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由各种原因均能够引起入睡困难、睡眠较浅及睡眠时间不足等。其中年龄、性别、职业、环境、心理及身体疾病等,均能够导致失眠。大多数管理人员因为工作原因,需要出外应酬,其生活不规律,加上体力活动较少,增加失眠率;在各种环境因素下,如酷暑、严寒、强光及噪声等均能够使躯体导致失眠;各种心理精神因素及睡眠习惯均

6、能够引起失眠,如兴奋、激动、焦虑及悲痛等,能够使机体不能得到调整,诱发失眠率;最后,若患有各种身体疾病,躯体不适也能够引起睡眠质量障碍。中医认为,失眠属于“不寐”范畴,由于外感或者内伤等造成的,致使心肝、脾、冃等脏器功能失去原有功能,神不安进而诱发失眠。正常人群的睡眠应由心神所主,阳气由动转静,否则,阳气由静转为动时,则出现失眠状态。为此,在中医护理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实际分型情况采取辩证治疗。同时,在中医中认为耳不是单纯孤立的听觉器官,而与人体内的经络、脏腑有着密切关系。本次研究中,采用中医护理耳穴压豆法能够较好的治疗失眠症,总有效率达到95.24%O通过依靠贴压籽粒,对耳穴进行刺激,实现疏

7、通经络及运行气血的目的,最终使得阴阳平衡。本研究选取神门穴、心、肾、交感及垂前穴等穴位,其中神门穴具有镇静安神的效果;心主血脉、肾藏精,压住该两个穴位能够使得患者神智安宁;交感穴具有调节植物神经的作用;垂前穴是失眠的特效穴,辅以其他穴位,交叉按压,最终能够起到平衡脏腑阴阳、补心气、调节心神、镇静安眠之效。综上所述,失眠采用中医护理耳穴压豆法治疗的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易于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杨立,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