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实施学分制实践及思索

中职学校实施学分制实践及思索

ID:31745107

大小:54.3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中职学校实施学分制实践及思索_第1页
中职学校实施学分制实践及思索_第2页
中职学校实施学分制实践及思索_第3页
中职学校实施学分制实践及思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职学校实施学分制实践及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职学校实施学分制实践及思索〔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0463(2013)03—0019—01我国的中职教育较为落后,一直以来教学管理模式较为单一,课程设计较为死板,学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职教特色不突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中职教育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然而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落后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式与教学的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到了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地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知识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但动手能力较强。过去的中职教育采用的是较为封闭

2、的学年制,管理和教学模式与侧重知识学习的普通学校一样。当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刚开始因为换了一所学校而有新奇感,会很高兴地学习一段时间。然而随着环境的熟悉、教学的适应,他们发现中职教学与初中一样,教的是自己最头疼的理论课,很快他们就会跟初中时一样,开始厌学、逃学,有些甚至会辍学。这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情况。那么该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我觉得应该改变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课程设置思路,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中职学校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重建自信心,努力成为有用之才。那么改革的路在何方?改什么?我们认为首先应该破除单一、封闭的学年制,采用灵活、开放的学分制。学

3、年制是以学年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则是把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最先是在普通高校实施并推广的,它是以学科考试60分为界线,及格后可拿到该学科的学分,不及格则拿不上学分。笔者认为高校的学分管理制并不适合中职学生,因为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让他们每门课程的考试都要达到及格是有难度的,中职学校的学分管理应体现以下四个特点:第一,要注重学习的过程管理,学分管理重在引导学生平时积极主动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要完善奖励机制,对成绩优异的同学要有一定的奖励学分,还可以降低获取基本学分的考试

4、成绩。第三,要注重技能实训和实习管理,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并考取技能证书。第四,要注重德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近年来,结合我校实际实行了一种新的学分管理制度。按教学学分、班级德育学分、岗位实习学分三大块分别规定学生毕业所必须的学分,三块学分均达到毕业要求后方可毕业,否则延长学习期限1〜2年,待学分积累达标后再办理毕业手续。教学学分设有文化基础课学分、专业技能课学分、技能实训课学分和附加学分。其中,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学分又分为过程学分和终结学分两部分,分别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打破了以前单凭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给学生定

5、评的旧模式,特别是教学学分中的终结学分的核算,降低了考试要求,把考试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较差、差六个等次,按比例获取相应的终结学分。技能实训学分分为基础学分、过程学分(奖励和扣除学分)和实训终结学分。实训学分的取得要与实训的出勤、操作、纪律、安全、实训效果等情况挂钩,注重实训的过程、安全、纪律和效果,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附加学分则有技能证书附加学分和竞赛获奖附加学分,既提高了学生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的主动性。教学学分制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教学模式僵硬、单一、封闭的问题,让学生更主动、更全面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班级德育学分设

6、有德育基础学分、德育加分、德育减分三部分,主要是对学生的品行进行动态化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德育学分的管理涉及课堂、课外、住宿等多方面,细致深入地对学生的品行、行为习惯等进行规范管理,改变了过去小错批评、大错处罚的管理方式,能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学分制是一种灵活、多样、开放、兼容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更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更富有科学性,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能教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更有助于为社会输出人格健全、技能过硬、品德高尚的人才。??编辑:张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