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哲学原理应用及思索

中学化学教学中哲学原理应用及思索

ID:31748435

大小:55.5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7

中学化学教学中哲学原理应用及思索_第1页
中学化学教学中哲学原理应用及思索_第2页
中学化学教学中哲学原理应用及思索_第3页
中学化学教学中哲学原理应用及思索_第4页
中学化学教学中哲学原理应用及思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化学教学中哲学原理应用及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化学教学中哲学原理应用及思索纵观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家,很多同时也是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伽利略、笛卡儿等。如果我们分析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人类认识的结晶,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包含了人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和社会的有力工具和武器,是人们生活的精神武器。”我们可以发现哲学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一种武器,化学学科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化学概念的形成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原理,而哲学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理解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这些哲学原理的

2、应用。笔者结合多年的课堂经验,谈几点认识。一、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高中阶段所学的化学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都是这个原理的体现,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似乎是“静止”的;实际情况是正反应和逆反应都还在进行,只不过是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是动态的。同样,沉淀溶解平衡的外观是“静止”的,实际是沉淀溶解速率等于沉淀速率的动态平衡。对于这些化学概念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运动是绝对的

3、,而静止是相对的”的哲学观点,对学生掌握这些概念的本质有很大的帮助。二、量变与质变规律哲学是这么解释量变与质变:"量变: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和场所的更换,又称渐变;是事物运动的基本状态之一,与质变相对。质变: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事物运动的基本状态之一;同量变相对,又称突变。”在教学元素周期律的时候,核内质子数的变化,使元素的种类发生变化;核外电子数的变化,引起化学性质的变化,这正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典型实例。在认识到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后,接着请学生列举有关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些生活例子。三、对立统一规律在离子键的认识中,阴阳离子既相互吸引,也相互排斥,当这种吸引和排斥

4、达到相等时,两离子才能平等的共处。可学生初学时,总认为只有阴阳离子相吸,没有排斥,事实是学生没有考虑外围电子,以及原子核之间的同电荷相互排斥的关系。可是在教授完这个理论后,学生还有些困惑''怎么会既有吸引又有排斥,这样怎么共存?”这时便可利用对立统一观点加深了学生对这个概念的认识。又如共价键,以HC1为例,H和C1都想得到一个电子达到自己的稳定状态,但两人都不愿意失去电子,存在有对立;但是两者的最后解决办法是共用那一个电子,从而达到双赢,建立统一。还有氧化还原反应,既有失去电子的过程,也有得到电子的过程。得失电子是完全对立的过程,却始终在一起同时发生,有得必然有失。认识这个哲理后,请

5、学生谈谈对此哲理的看法。摘取学生一些观点如下:“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学习上不付出辛勤的劳动,考试的成绩就不可能好。”“人生有得就有失,所以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在失中保持自己的斗志,在得中保持冷静的头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而把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中。四、普遍联系原理微观离子的空间结构和宏观物体外形有惊人的相似,如下图DNA的双螺旋结构结构与树藤的缠绕又何其的相似,更为神奇的是居然还连方向性也会有不同的两个方向,在我们惊叹自然神奇的时候,居然还有更神奇的状况:分子中还存在有组成和排列方式完全一样,如同人的左手和右手一样互为镜像的手性分子,更为神奇是这样分子性质居然

6、不一样,甚至相反;这不得不让我们感觉人似乎也是个“手性分子”,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争论似乎就有答案,因为人的结构就是个“手性”结构,那么善和恶都共存于人性中,这样我们更需要通过教育来扬善除恶。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正证明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那么对于未知的研究,是否也可以从已知的世界中找到呢?五、一分为二的唯物辩证法化学上较多物质都需要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来看待。如氯气有毒,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被用作化学武器,但是氯气在工业生产是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消毒剂、制盐酸、制漂白粉、制多种农药、制氯仿等有机溶剂、制塑料等。又如二氧化硫,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被不法分子用于食品

7、的漂白。很多学生学完二氧化硫性质后,对它都是义愤填膺,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它可用于制漂白剂、防腐剂、制硫酸的功劳。学生时代很容易用简单的“二分法”看问题,非此即彼、非好即坏,可真实的世界往往都是复杂的,对于现实事物来说,真与假、是与非、对与错、好与坏、美与丑等等,并不是绝对的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既非此即彼,又亦此亦彼的关系。它们往往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相互转化。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这样看待事物时才能更加理性、更加全面、更加符合事物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