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教学中关于存货短缺问题思索

中职会计教学中关于存货短缺问题思索

ID:31749103

大小:61.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7

中职会计教学中关于存货短缺问题思索_第1页
中职会计教学中关于存货短缺问题思索_第2页
中职会计教学中关于存货短缺问题思索_第3页
中职会计教学中关于存货短缺问题思索_第4页
中职会计教学中关于存货短缺问题思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职会计教学中关于存货短缺问题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职会计教学中关于存货短缺问题思索摘要:存货是中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企业财务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令教师和学生感到最头疼的是对“存货短缺”问题的处理,内容繁多,难度大,学生学起来分不清重点,难以理解。如何组织好基本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繁多而复杂的内容中理解这一基本账务处理,掌握好知识,从而能够灵活运用,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关键词:中职;存货短缺;进项转出;成本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2-0134-03在中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货这一重要章

2、节里的“存货短缺”问题常常困扰着学生。学生在学习材料购入入库时会碰到存货短缺的问题,学习存货期末清查时又会碰到这一问题,但两者的处理不一样。特别是学习计划成本后,在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法下,对于存货短缺的账务处理也不同。这么多问题穿插在一起,学生一旦碰到'‘存货短缺”就束手无措,一筹莫展。作为中职会计教师,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繁多而复杂的内容中理解好这一基本账务处理,掌握好知识,从而能够灵活运用,是组织这一节教学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从事会计理论教学多年,结合教学实践,对存货这一章节中的“存货短缺”问题进行如下整理和思考:

3、①分清楚存货短缺是存货入库时产生的短缺,还是在财产清查时发现的短缺;②正确理解何种情况下,存货发生短缺需要将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③在计划成本法下,材料成本差异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将差异转出?如果学生掌握了以上问题,“存货短缺”的疑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了"存货短缺”这一难点,首先将存货短缺分为两大类:验收入库时发现的短缺、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短缺。在每一大类中,将短缺又分为正常的合理损耗与非正常损失,然后设计相应的案例,将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在同一案例中体现出来,进行比较后设计表格,体现账务处理结果,

4、让学生一目了然。一、存货在验收入库时发生的短缺1•短缺属于合理损耗,即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根据会计准则,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记入采购成本。是否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核算,关键看入库时是否知道属于合理损耗,若验收时能判断此短缺属于合理损耗,则无需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反之,若需要调查,则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案例1: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2年10月9日,从外地采购A材料,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材料600千克,单价100元,价款60000元,增值税11200元。材料尚未运到,货款已支付;20日,上述材料运到

5、,验收时实际数量590千克,查明10千克为定额内自然损耗。具体解题如表lo通过案例设计,学生既知道合理损耗的处理,又能看出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2•短缺属于非合理损耗,即非正常损失。对于存货验收入库时产生的非正常损失,一般需要调查造成损失的原因。此项短缺一般需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核算,查明原因后具体处理时,再分别计入相关账户:应付账款(销售方责任)、其他应收款(运输单位、个人或保险公司应收的款项)、管理费用(定额内的自然损耗等)、营业外支出(自然灾害原因的损失扣除残料价值和过失人、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净损失)。此时,学生遇

6、到了增值税进项稅额是否需要转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验收时产生的存货短缺,除合理损耗及意外灾害两种情况下,一般都得将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因为存货没有进入企业,相对应的进项税额也不能认证抵扣。二、存货在财产清查时发生的短缺对于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短缺,需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查明原因后根据审批表进行处理后的账务处理,这一存货短缺类似于验收入库时产生的非合理短缺的账务处理,所不同的或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短缺存货增值税进项税额是否转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①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7、、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应稅劳务;②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稅劳务;③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④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⑤本条第①项至第④项规定的货物的运输费用和销售免税货物的运输费用。从以上的条例规定来看,对于存货来说,若发生改变用途和非正常损失时,原已抵扣的进项稅额需要转出。购进的存货用途发生改变是指改用于企业内部的,如用于非应税项目(不动产在建工程)、计提福利等。增值税实施细则认为,税法上“非正常损失”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窃、发生霉烂变

8、质等损失,这里主要强调存货短缺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若属于意外的、非人为控制的自然灾害,等等,由外单位或鉴定单位提供损失证明,则短缺产生的进项无需转出。分清增值稅进项转出后,则不难解决存货在清查时发现的短缺问题。案例2:甲企业在2012年6月对一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