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在风险之上银行绩效评价方法探究

建立在风险之上银行绩效评价方法探究

ID:31754381

大小:5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7

建立在风险之上银行绩效评价方法探究_第1页
建立在风险之上银行绩效评价方法探究_第2页
建立在风险之上银行绩效评价方法探究_第3页
建立在风险之上银行绩效评价方法探究_第4页
建立在风险之上银行绩效评价方法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立在风险之上银行绩效评价方法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建立在风险之上银行绩效评价方法探究摘要:风险管理一直是银行金融管理的重要话题,如何构建良好的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找到合适的绩效评价方法,对银行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对我国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基于风险管理的银行绩效评价方法和对策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关键词: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系统一、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球金融危机在银行在绩效评价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新时期,我国银行绩效评价应该更注重于构建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将银行的风险管理与其绩效评价充分结合

2、。在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中,绩效评价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银行绩效评价是指通过采用一系列的财务或非财务指标,拟定一定的测评方法,以银行经营活动绩效和风险管理水平对测评对象,对其进行度量和评价。银行绩效评价不仅深刻关乎着银行所有者或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同时,良好的绩效评价也是对银行员工及其金融产品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方法,能够极大的促进银行的内部经营管理,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二、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一般来说,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结果指标和驱动指标以及当期指标和远期指标等

3、。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就是要充分实现这些指标的有机结合,并从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等几大方面来完善银行绩效评价体系。(一)流动性系统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流动性系统主要反应银行所能满足的客户信贷需求的能力。在这一系统中,主要设置以下几个指标:第一,流动比率,反映银行的短期偿还能力。第二,存贷款比率,反映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第三,拆借资金比率,反映银行资金运营时涉及的临时资金安排状况。第四,净利润经营比率,反映每一单位的净利润实现所需要的现金流量。第五,现金流量增长率,反映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二)盈利性系统盈利性

4、系统的设计旨在对银行盈利能力及长远发展能力的评价。在具体指标设计中,主要有:第一,股权收益,反映银行的盈利能力。第二,净资产收益率,反映银行自我创造利润的能力。第三,成本收入比率,反映银行的资产使用情况。第四,业务增长率,反映银行业务的发展情况。(三)安全系统安全系统的设计旨在评测银行抗风险的能力,其具体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以及净资产比率等。这些指标的设计分别用来反映银行的资产质量、资产安全状况以及银行融资的流动性等。三、基于风险管理的银行绩效评价方法与对策传统的银行绩效评级方法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

5、以杜邦财务分析法为代表的财务评价模式;一种是以平衡计分法卡为代表的综合模式;还有一种则是以经济增加值法为代表的价值评价模式。这三种方法的应用虽然具备了成熟的条件,但仍然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加快对绩效评价的研究,完善绩效评价方法,势在必行。(一)树立新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贯穿于银行内外部管理的始终,也涉及到绩效评价。因此,在构建基于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价过程中,必须不断创新观念,更新思想,增强风险意识。一方面,要在员工思想上开展工作,务必让银行员工认识到风险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理论上有所提升。另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防范风险

6、,善于发现风险,努力做到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创造收益。(二)加快资本管理信息系统要想提高银行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就必须在绩效评价方法中寻求更高科技术的应用,这就需要建立高效准确的数据库系统。因此,在绩效评价中开拓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在数据处理系统方面,要建立专门的信息系统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数据操作的独立性。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模型,例如,RAROC模型的建立和完善等,积极出台并实施一些具体的措施,提高银行绩效评价水平。(三)建立并完善基于经济资本的绩效评价战略导向目前,

7、我国银行绩效评价方法大多只重视银行的短期目标,缺少战略导向。因此,绩效评价作为银行风险控制与银行长期战略发展的重要纽带,在今后,我国银行必须努力改变绩效评价与战略实施和风险防范脱节的局面,打破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科学的进行经济资本的分配与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说明,根据银行发展战略配置资本,增加资源,并注重细化实施。四、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的建议(一)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步伐国有商业银行单一的股权结构是制约其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关键。在外部市场环境相同的条件下,银行的经营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

8、行经营者的努力程度。而在国有独资的产权结构下,国家所有权和银行法人财产权是重叠的,进而导致国有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的不完善,内在权利制衡机制的缺乏。作为一般公司治理核心的董事会,在国有银行是不存在的。政府作为所有者也必然将其目标与国有银行的商业化经营目标相混淆。对于经营者来说由于缺乏利益机制的驱动所有者和经营者难以实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