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阈下大学英语翻译小班教学模式探究

建构主义视阈下大学英语翻译小班教学模式探究

ID:31755919

大小:59.7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7

建构主义视阈下大学英语翻译小班教学模式探究_第1页
建构主义视阈下大学英语翻译小班教学模式探究_第2页
建构主义视阈下大学英语翻译小班教学模式探究_第3页
建构主义视阈下大学英语翻译小班教学模式探究_第4页
建构主义视阈下大学英语翻译小班教学模式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构主义视阈下大学英语翻译小班教学模式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建构主义视阈下大学英语翻译小班教学模式探究孟利魁首都体育学院外语教研室摘要:在建构主义视阈下,通过有效运用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instruction)的五个步骤,即最邻近发展区建立概念框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深入融合到翻译教学的改革过程中。以大学英语翻译课为载体,以学生高考英语基础情况为分析基础,进行小班教学模式探究,以期提高大学牛的翻译学习效率,为翻译小班教学的开展提供借鉴。关键词:建构主义;翻译;小班教学;基金:“首都体育学院管理与传播学院2017年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管理与传播学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2、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研究背景建构主义思想是来源丁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由此可以看岀,在学生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学牛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支架式教学的理念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这种“脚手

3、架”的支撑作用把学牛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使学生做到对知识和意义的构建。小班教学在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各阶段已经普遍实行,许多国家在教育法屮规定的每班学生人数通常在15人〜25人之间。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开始了小班教学的尝试。小班教学是社会和义务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对于教育公平性、公正性的进一步要求,以及获得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可以预见,在今后几十年内,小班教学的增加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因此,大学英语课堂也在此国际行景下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努力尝试大学英语翻译课的小班教学实验。

4、1.教学对象本学期的小班教学开展以首都体育学院2015级新闻学专业的1个班学生为教学对象,班级人数为30人,符合小班教学的人数要求。从学习态度、文化基础与学习期待方面来看,新闻专业的学生也比较认真、努力,对大学英语学习存在较高热情和期待值,特别是对英语四级的通过有着迫切的要求和渴望。因此,这学期小班教学的对象是符合教改开展的形势与规律的。2.教学目标本学期的小班教学主要是应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背景下翻译题型的攻略。因此,教学目标为:通过一学期的翻译课堂训练与课下练习,能够使学生在翻译这一比较薄弱的环节提高得分率,能够让学牛在汉译英这一环节把握

5、好双语的转换,提高此部分的成绩。同时,也兼顾英语四级听力的翻译训练,有助于学生更为精准地理解听力材料。教改内容实施1.前期基础调查调查形式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每个问题含有4个~5个选项,学牛单选作答。调查结果显示:第一,2015级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高考入学时有多一半(56.66%)人数实际得分为90分以上;少于半数(43.34%)的学生在高考屮得分在90分以下。证明学生普遍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第二,在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强调读写能力的提升。学生在高中阶段翻译技能这项明显缺乏训练,所以此方面技能薄弱。第三,随着2015级学牛进入

6、大学第二学年,他们面临英语四级考试。四级考试经过多次改革后,将翻译作为侧重点之一,学生们对这个短板存在担忧,因此学习动机也随Z提升,有相当一部分学生(43.33%)选择了翻译能力的获得。2.建构主义视阈下的翻译课堂教学环节木学期的小班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翻译展开。通过对历年大学英语四级真题及模拟题中汉译英段落的讲解和练习开展教学实验。教改内容的主要亮点是在听力课程屮加入翻译训练。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架式学习法,翻译课堂的教学模块分为最邻近发展区建立概念框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四个环节。第一,最邻近发展区建立框架。建构主义认为,人类的认

7、知是通过有目的、有秩序地搭建脚手架的方式逐步发展成为人的内在认知,从而完成意义的构建。布鲁纳(J.S.Bruner)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通过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认知,形成内化意义的建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由一系列的片断所组成,而每一片断(或一个事件)总是涉及到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由此可见,在邻近区域搭建框架的重要性,这也成为翻译教学的一个重要导入部分。在翻译课堂上,教师根据翻译段落的内容展开,导入一些相关的信息。例如:在

8、讲解有关介绍端午节的翻译段落之前,教师先以视频、图片、声音等手段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行景等相关信息,让学生熟悉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信息,这样学牛就会在此情境下对相关信息通过图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