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不应忽视“问答”

教学中不应忽视“问答”

ID:31767142

大小:58.8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8

教学中不应忽视“问答”_第1页
教学中不应忽视“问答”_第2页
教学中不应忽视“问答”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学中不应忽视“问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中不应忽视“问答”在有效的学习中,教师如何处理学生的回答和问题的本身同样重要。提问不能只重视问而忽视答,应将问与答有机地统一起来,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与恰当地处理。根据学生答问的不同,教师处理学生回答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应及时肯定。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有它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一般来说老师会根据难易程度来确定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无论是哪一类的学生,只要能做出正确的回答,我们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赞赏学生可以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直接肯定,如“你说得太精彩了!”“你真了不起,这么难的问题你也解决了!”……也可以采用肢体性语

2、言进行间接肯定,如点头示意,竖大拇指夸奖,带头鼓掌……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成功的愿望,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去展示自我,提高自我,努力实现教师所期待的目标。2、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不要急于批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出现错误,往往是没有理解题意,考虑问题不周到,甚至是上课根本不听讲,思想开小差而导致的。一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心里就烦,就会怒言训斥,立马换人作答。这种简单的做法,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在课堂上不敢再发表自己的意见,长此以往就会抑制学生的个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如果学生答错了,

3、我们可以先肯定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可贵精神,然后在想办法进行补救,帮助学生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启发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3、学生拒绝回答,教师应表示尊重理解。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作答,主要是因为害羞、胆小,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较低,想采用逃避的方式来为自己做掩护,免受同学嘲笑之辱,老师批评之苦。闭口不言只是想暂时减轻心理压力,而并非不想探索问题的究竟。如果老师能换个角度去和学生交流,对学生表示出尊重和理解,将会呈现另一番景象。比如:请他复述一下所提出的问题,可以证明他上课听讲了;请他读某一段话,可以提醒他从哪儿找突破口。只要我们对学生有充分

4、的理解和尊重,真诚地接纳学生,学生就会以“我不能让老师失望了”的朴素想法和行动去报答老师。老师对学困生的接纳和尊重会成为震撼他们心灵的力量,使学生身上闪出更多的闪光点,促进他们发展和成才,久而久之,学习困难的学生也会有一个满意的人生。4、学生回答不全,教师应加强引导。在学生不能完整作答时,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和补充,匆忙包办代替,可以通过补充提问或反问,让学生从囿于局部到考虑整体,获得正确或完整的理解,经过思考再作答问,必要时可以由其他学生补充。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很多学生都能抓住“神机妙算”一词做答,可他的神机妙算又体现在

5、哪些地方呢?这个问题需要从“算人、算天、算地、算物”四个方面来考虑,教师只要对学生稍作提醒,提供一个解题思路,学生就能全面地分析人物,领悟到诸葛亮的过人之处和大将风度,对这个充满神奇的人物产生敬佩之情。5、学生回答过繁,教师要帮助提炼。学生在作答时,语句冗长,表达啰嗦,说了一长串却没有抓住要点,不能借助关键的词句来作答,让人听了不知所云。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答题模式,帮助学生组织语言答题,如:''我最喜欢这句话,是因为……或个别词用得最好,从这个词中我体会到了……利用这样的句式来作答,更清晰,更完整,更通顺,更规范,有效地训练

6、学生的表达、概括和归纳能力,提咼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6、学生回答卡壳,教师要适时点拨。学生答问卡壳时,可能是由于问题过大等原因,教师此时应顺着所提问题在思考方向和学习方法上加以指点,接通学生的思路,或者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提法进行疏通和开导。总之,课堂理答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也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提问或回答,釆取不同的方式来理答,以激励学生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力争为所有的学生创造更多地参与、展示的机会,从而生成高效、活跃、精彩的课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