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ID:31768948

大小:59.0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8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_第1页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_第2页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_第3页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_第4页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龙秀梅摘要: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牛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牛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牛思想认识的纽带。木文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学牛作者简介:龙秀梅,任教于广西桂林市临桂县第一中学。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提出问题、引导学牛去解决问题,将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是当今数学教师最重视研究的问题。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牛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牛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牛情感共鸣的纽带。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重视

2、通过提问,启发学牛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精讲精练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结合教育实践,谈几点看法:一、提问的要求1•问题的设计陶行知说:“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要在教学中有效提问,教师是关键,而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牛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则是关键之中的关键。设计问题时,教师要从内容到形式仔细斟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牛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弄清楚何处可设问,何处不宜设问。要根据学牛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牛通过努力思考,“跳一跳,摘得到果子”,使学牛在牛疑、解疑中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让学生从旧的知识中不断获取

3、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使他们享受获得新知的乐趣。设计问题时,要避免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若设计的问题太容易,会使学生逐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屑一顾;若提出的问题太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又会丧失解决问题的信心,所提出的问题要求过低或过高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合理性,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按班级中上等学生的水平来设计,同吋也要顾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引其疑,启其思,增其识”的目的。2.问题的编排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设疑解惑,为学生理解知识、教师推进教学服务。因而编排问题系列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可过于简单,问而不启,要有一定梯度,

4、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探讨知识的来龙去脉。例如讲圆内接四边形性质时可作如下提问:⑴如图,四边形ABCD是圆0的内接四边形,∠BOD=110°,则∠A=;∠C=,为什么?(2)∠A与∠C的大小有什么关系?⑶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对角有什么关系?问题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学生不仅能轻松地总结出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还从中体会到四边形性质与圆周角之间的关系。二、课堂提问的方式1•穷追不舍的提问穷追不舍的提问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是整堂课的核心部分。教师可根据数学学科知识结构的特征,把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分成若

5、干个大问题,对于某些比较难的大问题又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分步思考,降低难度,当各个小问题都解决后,大问题随之迎刃而解,若干个大问题都解决了,那么整节课的疑点也即消除。采用递进式提问,通过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拓宽思路,抓住本质。这样不但能挖掘知识信息间的落差,而口能展示教师思维的全过程,给学生一顿思维的套餐,师生之间产生共鸣。例如九年级数学上册《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一节中,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1)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设想一下,车轮如果做成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结果会怎样呢?(2)想一想,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3)如果是方形

6、的话,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4)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要使车轮能平稳地滚动,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应当满足什么关系?这些设问不仅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暗示,而口也给学生流露出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处理,重新把问题抛给学生,促使他们多重考虑问题,增加了思维的深广度。2.以I口引新的提问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借助学过的知识,从I口知识中获得对新知识的想象,巧妙地建立新I口知识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菱形”吋,可将学生带入如下学习情境:我们前面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矩形,如果我们对平行四边形的角加以限制,即有一个角是90°,那么

7、这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如果我们对平行四边形的边加以限制,即要求有一组邻边相等,那么又得到怎样的新图形?它又具有哪些性质?这样一问,立即把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向这个问题的探索上,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以及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的认识规律,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3.类比启发的提问数学知识的概念以及解题方法有很多是类似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它们的相似性,追寻与新知识相关联的知识进行类比,启发学生通过相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