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信任和主观幸福感相关探究概述

大学生人际信任和主观幸福感相关探究概述

ID:31773824

大小:57.8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8

大学生人际信任和主观幸福感相关探究概述_第1页
大学生人际信任和主观幸福感相关探究概述_第2页
大学生人际信任和主观幸福感相关探究概述_第3页
大学生人际信任和主观幸福感相关探究概述_第4页
大学生人际信任和主观幸福感相关探究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人际信任和主观幸福感相关探究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生人际信任和主观幸福感相关探究概【摘要】本文分别梳理了人际信任和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和测量工具,通过概括和总结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我们发现目前的研究更多地着眼于分别研究大学生人际信任、主观幸福感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考查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二者关系的研究较少,据此本文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思考与讨论,认为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关系的研究可以从研究对象上进行扩展,从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的改良上进行推进。【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信任;主观幸福感一、人际信任概述(一)人际信任的定义及研究现状对信任问题的研究,最早是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对其做出专门的论述,

2、他认为信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心理学领域最早对信任进行研究和下定义的是社会心理学家多伊奇(Deutsch,1958),他通过进行著名的囚徒困境实验发现,人际信任的有无以双方合作与否来反映,并依此提出信任的定义,即“所谓一个人对某件事的发生具有信任是指:他预期这件事会发生,并且根据这一预期作出相应行动,虽然他明白倘若此一事并未如预期般出现,此一行动所可能带来给他的坏处比如果此一事如期出现所可能带来的好处要大。”Erikson将信任定义为对他人的善良所抱有的信念或指一种健康的人格品质。后来Rotter(1967)认为人际信任是个体认为

3、另一个人的言语、承诺以及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可靠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是类化预期的一种。国内学者对于人际信任定义的表述也在不断探讨中。近些年来,人际信任问题成为了国内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界学术研究的热点。目前关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对象主要以大学生、中学生为主,主要集中在人际信任与父母教育方式、人格特质、归因方式、依恋类型、主观幸福感等等因素的相互影响情况,国内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社会的信任度较初中生、高中生低,与“90前”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的总体信任程度有所下降且差异显著(许兴,陈永强,2009);青少年归因方式越内控,其

4、人际信任的水平越高,归因方式越外控,其人际信任的水平越低(孔繁昌,周宗奎,2008);大学生人际信任无性别、城乡差异(郭志峰,2005);大学生人际信任度偏低,人际信任不存在性别、专业上的差异,普遍信任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特殊信任在城乡上存在显著差异(庞彤彤,宋凤宁,2006)o(二)人际信任的测量用于人际信任测量的量表较多,主要有人际信任量表(ITS),是1967年Rottor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编制的,用于测量被试对他人行为、承诺或陈述的可靠性的估计,适用于14岁以上各类人群;特定人际信任量表(SITS),此量表主要用于对特定任务的信任程度的

5、测量;信赖他人量表(FPS),用于测查被试对一般人的可信性、诚实、慷慨、友爱等本性是否有信心;马氏量表,主要用于测量被试与他人相处时,估计他人能否被操纵,得分越低,信任度越高。二、主观幸福感概述(一)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及研究现状国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左右在美国兴起,以WannerWilsonl967撰写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国内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观幸福感,即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Diener,1984),是量化个

6、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之一。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质量的总体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作出满意评判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快乐、轻松等)和消极情感(抑郁、焦虑、紧张等)两方面。目前很多研究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采用的是Diener的上述观点。我国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以大学生、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的研究主要涉及其主观幸福感的状况,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个体的自尊、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价值取向、人口统计学变量等影响因素的关系等。国内相关研究结果表

7、明,大学生掌握目标对主观幸福感有利,成绩回避目标对主观幸福感不利(赵春兰,金志成,2008)o大学生成就归因与主观幸福感负相关,成功内控性归因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乔婷婷,2010)o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主观幸福感在不同性别、专业上都没有著差异,只在地区上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农村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城镇。主观幸福感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关,而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彭小红,郑谊贞,2011)o(二)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在过去几十年里,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技术在不断完善与发展,主要的测量工具有生活

8、满意度量表(LSS),包括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A和生活满意度指数B三个独立分量表,主要用于50岁以上成人;情感量表:正性情感、负性情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