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临床诊治体会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临床诊治体会

ID:31774734

大小:57.4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8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临床诊治体会_第1页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临床诊治体会_第2页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临床诊治体会_第3页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临床诊治体会_第4页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临床诊治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临床诊治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临床诊治体会【摘要】目的分析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临床诊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2年间收治的19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治经验。结果本组19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经队长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显著缓解,治疗起效时间为1〜12d,平均(46±1l)d,治疗总有效率为947%o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肌张力障碍、运动障碍、开关现象等不良反应。对所有患者进行1〜4年的随访发现2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05%,其中1例患者于治疗后5个月复发,另1例患者于治疗后2年复发。结论临床

2、医生应掌握该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以明确诊断,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釆用美多巴治疗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医师进一步推广使用。【关键词】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诊断;治疗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dystoniaDRD)是一种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特殊类型,该病发病率低,在临床较为少见,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主要症状是肌张力障碍或步态异常[1]o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临床治疗DRD多采用小剂量左旋多巴制剂,临床

3、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2]o为进一步探讨合理有效诊断和治疗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对策,本文将作如下研究。1资料与方法11病例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相关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经甲状腺激素、红细胞沉降率、抗溶血性链球菌素0、血清铜蓝蛋白、类风湿因子以及头部MRI等多项检查确诊。同时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扭转痉挛、脑瘫、痉挛性截瘫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者,所有患者均对左旋多巴/多巴丝腓治疗有显著疗效。12一般资料本组19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中,男11例,女8例,年龄2〜34岁,平均(167±13)岁,病程4个月至

4、4年,平均(15±04)年,其中4例患者有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家族患病史。13临床表现本组19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均为慢性发病,其中14例患者发病从下肢开始,临床主要表现为走路姿态异常,下肢僵硬沉重,足跟不能着地,足内翻,易摔倒。另5例上肢发病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肢肌张力异常,手部可发生震颤,手姿势异常,书写痉挛,此外3例下肢发病患者逐渐发展到四肢发病。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为清晨时轻,夜晚时有所加重,当患者情绪出现紧张,活动剧烈时症状加重,休息、睡眠后症状减轻,神经系统检查均有受累肢体肌张力增高的现象。14临床诊断为早期明确诊断,避免发生误诊和漏诊,临床医

5、生应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主诉。尽快完成各项辅助检查,如: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帮助医生尽快明确诊断。15治疗方法本组19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入院后均釆取口服美多巴(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30198)治疗,第1天口服625mg,1次/d,第2天起改为2次/d,部分患者为3次/d,维持剂量为625〜125mgo另有4例患者同时服用安坦(张家口云峰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13022198)2Omg,2〜3次/d,另有2例患者服用泰舒达(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90075)50mg,1

6、次/d。16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日常工作及生活恢复正常,6个月内未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显著改善,生活能自理或自理能力增强,6个月内未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增强,但不能完全自理,6个月内偶有复发;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发生变化,甚至出现加重,病情频繁发作。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X100%o2结果21临床疗效本组19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经队长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显著缓解,治疗起效时间为1〜12d,平均(46±1l)cL其中治愈11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

7、为947%o22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肌张力障碍、运动障碍、开关现象等不良反应。23复发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1〜4年的随访发现2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05%,其中1例患者于治疗后5个月复发,另1例患者于治疗后2年复发。3讨论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普遍认为纹状体通路酪氨酸强化酶缺乏导致多巴胺合成减少是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主要病因[3]o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两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患者的基因突变导致三磷酸鸟昔环化酶活性部分降低,从而影响四氢生物喋吟的合成以及纹状体多巴胺的合

8、成,引起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