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在肋软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多排螺旋ct在肋软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ID:31775385

大小:58.7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8

多排螺旋ct在肋软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_第1页
多排螺旋ct在肋软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_第2页
多排螺旋ct在肋软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_第3页
多排螺旋ct在肋软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多排螺旋ct在肋软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排螺旋CT在肋软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黄晓斌(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放射科516211)【中图分类号】R3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038-02【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维重建(ThreeDimensionalReconstruction,3D)技术在肋软骨骨折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8排螺旋CT机按照胸部常规扫描条件对29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图像拆薄后进行二维CT(2DCT)重建,并将重建图像导入CT三维(3D)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建成像(MultiPlanarReconstructi

2、on,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成像(SSD)及容积成像技术(VRT)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所有受检者的MSCT后处理图像均能显示肋软骨。正常肋软骨表现为周围密度均匀、形态规则、表面光滑。29例肋软骨骨折病例中共发现39处骨折,表现为肋软骨密度不均匀或者其中有裂隙的21处;错位型骨折共9处;青枝骨折(局部凹陷型或成角型骨折)7处;2处呈粉碎状。结论多排螺旋CT(MSCT)是1种无创伤性显示肋软骨形态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其相关CT表现可望成为临床诊断肋软骨骨折的“金标准”。【关键词】肋软骨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图像处理三维成像肋软骨与胸壁软组织密度差别不大,所以普

3、通胸部X线片无法显示肋软骨,除非肋软骨已有钙化。普通CT及单层螺旋CT机虽然对评价肋软骨骨折有一定的作用[1,2],但由于受到扫描层厚和图像分辨率不高的影响,图像会因容积效应而出现不真实的现象,特别是在三维(3D)重建图像上会出现明显的阶梯状伪影,不利于清晰地显示出肋软骨,因而胸部暴力伤中的肋软骨骨折在日常的影像学诊断中极易漏诊。近期出版的国外权威性杂志在综述胸部创伤多层螺旋CT(MSCT)诊断时,仍未介绍此法诊断肋软骨骨折的问题[1]。笔者尝试用MSCT显示肋软骨并观察肋软骨骨折,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9例患者,男26例,女3例;年龄21岁・62岁,平均4

4、1.5岁,均有明确胸部外伤史,受伤部位有疼痛及压痛;其中前胸壁外伤12例,临床拟诊肋软骨损伤5例,有局部肋软骨肿胀,压痛明显,3例有“骨擦感”。肋软骨骨折合并肋骨骨折22例;合并胸骨骨折2例;伴有锁骨骨折6例;伴有肺挫伤9例;合并胸腔液、气胸者12例。所有病例在行MSCT检查前均摄有胸部正斜位X线片。1.2扫描设备及参数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8排螺旋CT机,对29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螺旋轴位扫描,层厚7.5mm,层距7.5mm,Pitch值为0.875:1,Spee:17.5mm/Roto扫描后对原始图像用层厚1.25mm、层距0.625mm拆薄,并将重建图像导入CT三维(3D)工

5、作站,利用多平面重建成像(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成像(SSD)及容积成像技术(VRT)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在VR重建中,用胸部模式,选取Threshold方法,应用下限值80,上限值700,再用切割工具修整、剪切可同吋显示肋软骨、肋骨、胸骨等胸廓的三维图像。另--种采用Reformat进行多平面重建成像(MPR)。1.3观察方法将X线平片加上2DCT图像资料3DCT(MIP、SSD、MPR、VRT)三者的综合图像资料进行对比观察,并就肋软骨骨折发生的部位、种类、程度以及胸部其他部位骨折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2结果本组通过螺旋CT扫描发现肋软骨骨折患者29例,共有

6、39处骨折。单发21例,多发8例。线型骨折:多数发生于肋骨、胸骨、肋软骨交界处,共有18处。发生于肋软骨中段区域:本组3处。错位型骨折(肋软骨骨折断端错位伴有周围软组织肿胀):9处,骨折断端明显移位者5处,其中粉碎性骨折者2处,轻微移位者4处。局部凹陷型4处;成角型骨折3处。3讨论3.1MSCT肋软骨成像的优势MSCT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层薄、图像分辨率高等优势,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人范围的容积扫描,加上其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为肋软骨的成像创造了条件。MSCT后处理图像MPR、MIP、SSD、VRT均能显示出肋软骨,但由于各自的成像原理和方法不同,因而对肋软骨的显示情况也有差别。3

7、.2肋软骨解剖与正常的影像学表现肋软骨是一透明软骨柱,两侧共有12对,自肋骨前端开始延伸,对胸部承担着更多的活动性和弹性。第1〜7肋软骨连接于胸骨与肋骨之间,第8〜10肋软骨与其上位肋软骨的下缘相连形成肋弓,第11.12肋软骨细小,前端游离并指向腹壁。自第1〜7肋软骨逐渐增长,然后再逐减到第12肋软骨。宽度像肋间隙一样递减,与肋骨连接的部位较宽,向前渐细,笔者CT所见与文献叙述基本一致⑶。肋软骨边缘均表面光滑,形态规则,连续自然,且多呈左右对称性。3.3肋软骨骨折的好发区域与并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