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城域网切换算法探究

基于无线城域网切换算法探究

ID:31778876

大小:56.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8

基于无线城域网切换算法探究_第1页
基于无线城域网切换算法探究_第2页
基于无线城域网切换算法探究_第3页
基于无线城域网切换算法探究_第4页
基于无线城域网切换算法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无线城域网切换算法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无线城域网切换算法探究摘要IEEE802.16e提供了一种宏分集的软切换机制。文章分析了Z切换算法的缺点并结合协议本身规定的切换流程,提出了一种简单可行的D-MDHO切换算法,该算法对Z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不同业务的自适应宏分集算法,该算法减低了时延,保证了业务质量,提高了切换的成功率。关键词IEEE802.16e;切换;时延;业务质量中图分类号:TN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2-0057-02IEEE802.16e标准简单的定义了宏分集切换(MDH0),包括切换的过程,基站的更新,但是不涉及具体的切换算法。文献给出了不同的算法,比较经典

2、的是Z算法,但是该算法切换次数较多,本文将对Z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wimax中4中不同业务的,自适应的调节参数的宏分集算法,简称D-MDHOo1Z算法宏分集指移动台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站保持联系,从而增强接收信号质量。宏分集的目的是为了对抗衰落,增加接收信号强度。Z算法切换思想是对备选基站进行迭代分类,然后在分类中根据性能参数匹配算法进行筛选。过程如下:初始状态时,在移动台周围的基站中选出信号强度最强的基站即为锚基站,记为BestBSo当其他的基站信号强度满足式(1)时,选为Diversityseto下一时刻,将基站分为两类(上一时刻不是Diversityset的分为一类(

3、第1类),上一时刻是Diversityset的分为一类(第2类))。对于第1类基站,当满足式(1)时加入到Diversityset,对于第2类基站,当满足式(2)时,从Diversityset中去掉。BestBS-TestedBSBestBS-TestedBS>Delete_Threshold(2)对式(1)和式(2)进行分析,属于I类的Id范围为:Id£(BestBS-Add_Threshold,BestBS)不属于I类而属于第二类的的范围为:Indi三(0,BestBS-Add_Threshold]同时属于第二类的范围为:Ind2丘(0,BestBS-Delete_Thresh

4、old)若二二所以当Delete-ThresholdAddThreshold时,没有分集可以归属。在实际过程中一般讨论Delete_ThresholdDelete_threshold+y(4)为了自适应的保证不同业务的QoS,并且减少切换次数减少时延,定义一个自适应因子t的函数f(t),式(3)与式(4)分别变为式(5)和式(6):p=f(t)*(Add_Threshold-Delete_Threshold)q=(1-f(t))*(AddThresho1d~De1ete_ThreshoId)f(t)e[0,1]f(t)g[0,1]BestBS-TestedBSBestBS-Test

5、edBS>Delete_threshold+q(6)如果p越大,乒乓效应的范围越小;如果P越小,乒乓效应的范围越大。图1网络拓扑图3仿真用图1所示的基站分布进行仿真,16个基站均匀分布在整个区域内,相邻基站之间距离为2kmo移动台服从随机行走模型(randomwalkmobi1itymode1),速度为v,方向在范围内任选。为了保证在整个仿真时间内,保证参考路径一致,给出固定的路径。本文采用Okumura-Hata路径损耗传输模型,表示如下:Lh=69.55-13.82*loght-(1.l*logf-0.7)*hr+(1.56*logf-0.8)+26.16f+(44.9-6.5

6、51oght)*logd采用表2中参数对整个切换过程进行仿真。表2仿真参数表对于UGS业务,配置如图2所示。图2业务配置图配置好以后,与Z算法比较。1)切换次数。图3切换次数比较图对于实时UGS业务,在固定参数的情况下,与Z算法比较,给出一定的滞后因子后,明显的减低了切换次数。2)时延。对于实时UGS业务,在固定参数的情况下,与Z算法比较,给出一定的滞后因子后,时延也明显减低。图4时延比较图3)不同业务在不同滞后因子后的切换次数比较。在同一网络中,分别使用不同的业务进行模拟,给出一定的滞后因子后,四种不同业务在不同切换因子的切换次数比较图如图5o图5不同业务在不同滞后因子切换次数比

7、较图通过图可以看出随着滞后因子的增长,平均切换次数随后降低,并且UGS减少的相对比例较大。4小结本文主要提出了D-MDH0算法,该算法对Z算法进行了改进,针对业务引入一个F(t)的滞后因子,通过模拟实验比较,发现切换次数与时延方面都有所减低,提高了业务的服务质量。参考文献[1]肖丽媛,杨家玮,姚俊良.WiMAX系统宏分集切换算法[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李雅博.WiMAX移动切换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2]邙月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