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有效探究策略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有效探究策略

ID:31786258

大小:57.9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8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有效探究策略_第1页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有效探究策略_第2页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有效探究策略_第3页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有效探究策略_第4页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有效探究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有效探究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有效探究策略《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实验又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就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科学知识,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有效的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的有效性问题。1、以有效探究为目标的小学科学教材处理的策略教材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惟一依据,而是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的范例。教师也不再是单纯地“教教材”,而是要

2、"用教材教”。(1)、因地制宜,重组教材农村学校实验仪器设备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从自然课过渡到科学课,使本来就不足的设备就更加匮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科学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可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借助自然景物,上《风向和风力》一课,可把学生带到五金机械厂学习《机械》,教学《观察蜗牛》前,可让学生或家长上山时留心采集蜗牛,集中在老师那里养起来,和学生们一起养蜗牛,师生在这一过程中都积累了丰富的养蜗牛的经验,使本单元书面学习的过程变成实际观察操作的过程。

3、因地制宜,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力地促进了科学课探究教学有效性。(2)、因生而异,重组教材。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新。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七色光》一课中要求学生运用脸盆、镜子、电筒、白纸来“制造彩虹”,在教学中,好动的孩子们把水泼洒到桌子上,造成教学秩序混乱,教师即刻可采取非常简单而有效的制造七色光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用塑料尺子和白纸制造七色光,要求学生将尺子在阳光下旋

4、转,观察:哪个部位产生的七色光?思考:这个部位有什么特点?这样孩子们很快发现它们的形状和三棱镜相似,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原来阳光被折射分解成七色光的。孩子们不仅从中发现了科学现象就在身边,更激发孩子积极观察、主动探究的热情。因此根据学生特点、地域优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组教材。学生就会乐学、好学。并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最终实现科学探究效果的最优化。2、以有效探究为目标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组织策略(1)兴趣激发,组织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是否有兴趣,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主动参

5、与探究的重要基础。趣味实验在这里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调节作用,它能让学生始终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和激情,能调动所有的感官,运用所有学到的知识,投入到科学探究中来。①课始以趣导入五年级上册“研究透镜”一课,一位老师拿一个圆底烧瓶装满水,再把装满水的圆底烧瓶放在太阳光下,使阳光透过烧瓶;把纸板放在烧瓶后面,移动纸板,使阳光在它上面会聚出最清晰的亮点;然后把火柴头放在亮点上面;不要移动烧瓶,过一会儿,火柴就自己燃烧起来了。这个“用水点燃火柴”的趣味实验,有效的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水还能点燃火柴?”觉得比较新奇

6、,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了对圆底烧瓶的研究上,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装了水的烧瓶可以看作是一个凸透镜,这个“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从而使焦点处温度上升,最终点燃了火柴。这个新奇的实验,不仅点燃了火柴,更点燃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②、课中以趣探究在指导学生在研究“水的表面张力”这部分内容时,老师让每位学生带一只平口透明玻璃杯来,一起来做了一个体验水的神奇的趣味实验。③、课后以趣拓展科学的学习探究不能只限于课内。由于课后的探究实验延续时间较长不受时间的限制,再加上所用器材一般简便易得,这就大大增加了

7、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学习了《音高和音低》之后,老师让学生回家用相同的碗或杯子或高脚酒杯或啤酒瓶等相同的容器,来制作一架“水琴”。只要学生动手就能发现,杯中水量少的那个杯子发出的音调最高,杯中水最多的那个杯子发出的音调最低。适当调节高低音,就可以奏出悦耳的音乐。通过操作,学生对音调高低产生的原因会有更深的理解。(2)课堂调控,组织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个整体的掌握与调控意识,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对象的不同,有机整合、重组课堂生成的新的有效的资

8、源,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行动者,促进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①、利用有结构的材料调控科学课堂教学如在教学《简单电路》一课时,先给学生1个灯座,1个带电池的盒,2根导线,问学生你能用这些做什么?很快学生组成了一个简单的电路。接着,老师再发给学生1个灯座和1根导线,问:你能在这个电路的基础上再加1个小灯座吗?学生依照教师的提示和材料显示出的信息,动手组成了一个串联电路。接下来老师再提供1根导线,问:你能在原有的电路基础上再用上1根导线,改装成一个新电路吗?学生会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