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探析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探析

ID:31786293

大小:55.4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8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探析_第1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探析_第2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探析_第3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探析_第4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探析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生思考问题、探究知识的智力背景,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为达到认知的心理平衡而解决问题的欲望,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它能加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促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发现数学、探究数学、体验学习的活动中。那么,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一、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原味提到"情境创设”,许多教师马上就与多媒体课件联系起来,似乎“情境”是多媒体的代名词。其实,在大量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进行创设情境的同时,教师对“

2、情境”一词的理解也产生了偏差。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情境的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而放弃了情境应有的数学思考。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练习是这样设计的:“几只小鸟飞来衔着几道卡片,每张卡片上写着一道加减混合算式,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一道或几道完成。当老师说完要求后,大部分学生没有动笔,只是看着荧幕。于是老师就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经老师这么一问才回过神来开始做练习,但有两位学生还是聚精会神的看着荧幕。老师又问他俩:“有问题吗?”这时学生1说:“老师,你这幅画做得真漂亮啊!”学生2说:“老师,小鸟嘴里一直衔着卡片不

3、停地飞,它们不累吗?”老师听了他俩的话,不知该说什么好。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境不仅没有很好的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为分散学生思维、练习的干扰因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情境创设应离不开数学知识的本身,切忌喧宾夺主,要让情境充满数学的原汁原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心底里唤起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二、情境创设要具有趣味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4、。”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与学生年龄段兴趣相和谐的有趣教学情境。只有学习情境与学习兴趣和谐,才能使学生对所要探究的知识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倾向。例如我在教学"商不变性质”一课时,改编了“猴王分桃”的童话故事:花果山上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猴王在果园里为小猴分桃子。猴王说:“我把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吃。”小猴听了直嚷嚷“太少,太少”。猴王又说:“我把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小猴吃,怎么样?”小猴听了还是嫌少,试探地问:“大王,在多给一点行吗?”猴王一拍桌子,显得很

5、慷慨大度地样子说:“那好吧!给你们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小猴,总该满意了吧?”这时小猴笑了,猴王也笑了。故事讲完了,班上的孩子们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这时,我意味深长地问:"同学们,你们说谁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抓到契机,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商不变性质”。三、情境创设要有思考价值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思维从疑问中来,学习中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与本节内容有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由疑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以疑获知。例如:我在教学“分数意义”一课时,设

6、计了一个分棒棒糖的游戏活动:将9颗棒棒糖放在实物展台上,请一个同学拿走9颗糖的三分之一,另请一个同学拿剩下6颗糖的三分之一。我说:“生1拿的是三分之一,生2拿的也是三分之一,所以,老师很公平。”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说:“老师不公平。”我说:“怎么不公平?他们拿走的都是这些糖的三分之一?(向全班做了疑惑的表情)生3说:'‘生1拿的是9颗糖的三分之一,他拿的是3颗,生2拿走的是剩下6颗糖的三分之一,他拿的是2颗。因为他们的单位“1”不同,即使平均分的份数相同,但得到的颗数也就不同。”接着我让同学拿剩下4颗糖的二分之一,问:"刚才生2

7、拿走的是三分之一,这个同学拿走的是二分之一,怎么都拿走2颗呢?”通过这样的游戏情境地创设,让学生明白:单位“1”不同,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颗数可能相同。有效的探索性情境能满足了学生“触景激趣”、入境生疑“、以疑促思”,只有这样才会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四、情境创设要注重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寓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归宿。所以,教学中要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让陌生的材料熟悉化,抽象的知识趣味化,让学生感到亲切和需要,从

8、而使他们真正的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米、分米、厘米、克、千克的认识”后,我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水果、盐、绳子、卷尺等实物,进行摆摊买卖。学生分角色充当售货员和顾客,主动参与,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中。他们通过称一称,量一量,感知了一千克有多重,一米大概有多长,又通过算一算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