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高数学实现和谐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职高数学实现和谐教学的几点思考

ID:31789783

大小:58.3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8

对职高数学实现和谐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对职高数学实现和谐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对职高数学实现和谐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对职高数学实现和谐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4页
对职高数学实现和谐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职高数学实现和谐教学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职高数学实现和谐教学的几点思考葛丹(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医药校区江苏常州213018)摘要:职高学牛数学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低下,学习习惯差,毅力不强。为实现和谐教学,让学牛树立信心,自主发现、观察、探究,木文从在师生融洽关系中感受和谐、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和谐、在回归生活中品尝和谐、在激励评价中回味和谐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关键词:职高数学和谐教学牛活激励评价和谐,即配合得当,和谐教学就是指将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牛学习等教学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种高度平衡协调的动态组合和完善的整体和谐。在和谐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适应,形成

2、双向交流,从而产生了最佳结合点。因大部分职高学牛数学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低下,兴趣淡漠,毅力不强,职高数学教师大都会面对这种窘状:班里学生从开学初的“都抬头”逐渐到“部分低头”,到最后的“小部分趴在桌上”。那么怎样实现教学和谐,让学生“乐于抬头”,能看到“一片睛空”呢?在师生融洽关系中可感受和谐根雕原理:弃之荒野的树根是无用的废料,然而到了根雕艺术家手里,经雕琢却成了艺术品。这种加工不仅使树根具有了艺术价值,它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也提高了。很多数学教师把那些“低头的学生”当做是“无用的废料”,抑或是“不可雕的朽木”。其实,教师就是一位艺术家,教育就是一

3、位艺术家加工艺术品的过程。很多教师可能在感叹:“现在的学生是怎么了?”“学生真是一届不如一届!”其实我们应更多地思考怎样去创造适合学牛发展的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牛。教师应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学生观,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牛的优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缺点。可能经过我们加工的“艺术品”不一定有很高的价值,但要相信至少会有价值,而不是“弄之荒野”,任之“腐朽”。职高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没有恒心,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惰性大,若对他们嫌弃、斥责、批评或挖苦,不但不能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关怀,而且还会损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容易引发他们

4、的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一、在动手操作中尝试和谐认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改变对象的“转变活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实践活动既是形成和发展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情感丰富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自己产生对知识学习的成功体验,进而主动地探求知识和掌握知识。例如,在讲授“椭圆”一课吋,笔者在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块硬纸板、两个图钉和一根细绳,笔者做了一点简单的提示后,请学生们自己试验画岀椭圆来。接下来笔者又请学生进一步试验:如果两个图钉的距离拉大,椭圆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如果绳子的长度等于两

5、个图钉的距离,会怎么样呢?如果绳子的长度小于两个图钉间的距离,会怎样呢?你能否给椭圆下定义呢?通过这种自己动手的画图试验,学生们很快从实验中得岀了正确的结论,之后,笔者对学生的操作以及所得出的结论加以肯定时,学生会因自己的劳动得到教师的赞扬而感到高兴,从而激发出要更加努力学习的激情。再例如,讲授圆柱和圆锥等多面体与旋转体时,笔者让学生动手做了个类似的模型,然后观察这个图形是如何形成的,再讲到侧面积时又可以借助此模型来观察其侧面展开图。这样学生很容易能分析岀所要掌握的内容,能自己用简易的方法推导出数学公式,学生会很有成就感。二、在问题情境中创设和谐。美

6、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之中有情境,情境之中有问题,其核心是问题。数学学习的实质就是解决问题,学会怎样用数学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每堂课都需要一定的“问题情境”,借助于这些情境,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进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教学吋,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作为背景:有一位商人和一位数学家谈生意,数学家对商人说:“我准备在1个月内每天给你10万元钱,但在这个月内每一天,你都要给我冋扣,第1天给我1元,第2天给我2元,以后每天的回扣是前一天的2倍,请你考虑一下,如果你愿意,我们就到公证处办理公证手

7、续。”商人不假思索满口答应了,请大家替数学家和商人算一下,谁得利?学生的想法和商人一样,这吋我点明数学家大约能拿到5亿多元回扣,学生大吃一惊,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迫切想了解所学内容,为新课讲授创造了积极的心理准备。当然,问题的提出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遵循可接受性原则,造成学生认知冲突。又如,在讲解习题“求tanlO°·tan20°·tan30°·tan40°·tan45°·tan60°·tan70°&m

8、iddot;tan80°的值”时,班里一部分学生一看到这样“长”的求值题,第一反应是“头痛”一一我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