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电类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研究

高校电类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研究

ID:31791485

大小:63.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8

高校电类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研究_第1页
高校电类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研究_第2页
高校电类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研究_第3页
高校电类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研究_第4页
高校电类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电类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电类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研究摘要:针对高校电类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着考核方式单一,成绩评价单一,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忽视对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等诸多问题,本文介绍了改革方案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关键词:考核评价;过程评价;考核方式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116-02一、电类基础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目前电类基础课程的考核模式是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一种考试模式,它存在着很多弊端,这些弊端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考核形式单一

2、,忽视了学生多样学习方法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校电类基础课程主要采取闭卷考试形式,且以笔试为主,由于考试方式固定,使得教师很难及时和准确地评价学牛对该课程的实际掌握情况,这样很容易引导学生只关注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却不能考出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实际掌握情况。因此,很容易岀现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知识要点掌握不牢不能根据个人的特点充分表现自己,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尤其是在挖掘个人的创造性潜能时存在困难,不能形成自己独有的学习风格,从而不利于学牛创新能力及学习方法的养成和发展。第二,成绩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对过程的整体性评价,

3、不利于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现有的学习成绩总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平时作业成绩(约占15%〜20%),二是期末考试成绩(约占80%〜85%)。因期末考试基本上决定了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这从客观上导致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考试合格过关,却忽视了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很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听课,课下也不温习,只是靠考试前几天的突击复习,而许多教师也应学生的要求,通常在考试之前的课堂上,画出考试的重点、范围、题型,甚至提供往年的考试题或是复习资料等,这从某种程度上也造就了学生的懒惰心理,让他们形成了平时学习无用的认识。

4、期末一考定乾坤的传统考核方式也让学生往往把学习重点放在最后的救命稻草上,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看似在一学期内学习通过了若干门课程,甚至部分学牛通过这种突击加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由于他们功利性学习心理重,忽视了平时知识、能力的积累,虽然几天时间能够应付期末考试,但是不能系统地掌握一门课程并将各门专业课程融会贯通应用于实践。第三,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忽视对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电类基础课程的考试内容有许多仅仅局限于“教材所涉及的”和“课堂上所讲授的”,只是强调对教科书和课堂教授内容的重现程度,使学生在重分数的心理作用下忽视了教学

5、过程中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只关心最后的考试内容考什么,而不是学完这门课后应该掌握什么,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考试的题型和内容安排不太合理,分析论述题、综合性思考题等主观性强的试题安排较少;另外考试的内容过于纯理论化,忽视对实践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考察,这对学生将有关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进一步的深入理解造成障碍。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开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更应该发挥好“考试”这个学习指挥棒的作用,把优秀的教学方法与科学合理的考试方法相结合,避免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6、进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落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境地。第四,考试的目标和考试的目的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只侧重于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和教学过程的组织,常常轻视和忽略了考试结果对学生的信息反馈。例如以往考试结朿后,教师很少把信息反馈给学生,学生只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却不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常常带着问题遗憾地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二、改革方案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1•注重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应避免考试形式的单一化。高校的考试和成绩评定不能过分地强调形式的单一化、方法的统一化,应着眼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例如《电路分析》

7、这门课程包含动态电路分析、静态电路分析、复频域分析、正弦电路分析和矩阵分析等5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内容。不同的单元内容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相对的也有本单元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因此应采取适合本单元学习要求的考试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1)仿真研究作业。“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下,学生增长的是记忆能力、模仿能力和应试能力,缺乏的是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报告书写能力。在《电路分析》课程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入Multisim仿真软件的应用,设计仿真研究题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元器件特性及电路理论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研究

8、作业的考核,不仅使其逐步适应研究性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使学生们逐步学会如何以文字形式科学、规范地表述研究过程,提高论文书写、总结报告的能力。(2)结课论文。在课程结束时,可以由教师出题或学生自拟题目,根据所学课程完成一篇与课程相关的论文。这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