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观察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观察

ID:31792602

大小:57.1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8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观察_第1页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观察_第2页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观察_第3页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观察_第4页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观【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在子宫内膜息肉(EP)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E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60),分别予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对比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月经量显著少于治疗前(PV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EP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EP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复发率低,是目前EP治疗的理想方法。【关键词

2、】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内膜息肉国外报道称,35岁以内女性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Polyps,EP)发病率约为3%,35岁以上者则为23%,绝经后则更高,为31%,该病的高发年龄为50岁左右,在>70岁的女性中则较为少见。EP虽为良性病变,但也有0.5%左右的病人可发生恶变,尤其是更年期及绝经后妇女[1]。但近年来随着宫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病诊断率有了明显提高。笔者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EP患者6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妇科门诊于2009年3月-2011年2月期间接诊的已婚E

3、P患者120例,年龄37-65岁。其中绝经妇女47例,未绝经73例。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等。所有患者均宫腔镜病理活检诊断为EP。均未合并其他妇科疾病,近期无激素使用史,除外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无精神疾病病史。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年龄、临床表现、息肉大小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1.2方法术前均完善各项相关检查,于月经干净后3-7天实施手术。术前4-6h予米索前列醇阴道局部用药400-600ug软化宫颈。使用奥林巴斯电视宫腔镜系统,整个手术过程在B超监视下进行。

4、子宫膨胀液使用0.9%生理盐水,压力为90-100mmHg,灌注液灌注速度为240-260ml/mino观察组用奥林巴斯360°旋转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予宫腔镜直视下电切术治疗。对照组则在宫腔镜直视下使用刮匙对息肉进行刮取,同时使用负压吸引,吸净宫腔。1.3疗效观察术后3个月随访宫颈管狭窄、宫颈粘连、临床症状改善以及复发情况。1.4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土标准差(x土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分析,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症状缓解率及复发情况经上述治疗,观察组

5、仅1例随访3个月时复发(1.7%),症状缓解率93.3%(56/60);对照组复发7例(11.7%),症状缓解率76.7%(46/60)o两组复发率及症状缓解率比较差异显著(PV0.05)。2.2月经量观察组治疗前、后月经量分别为(354.3±112.4)ml、(186.7±79.3)ml,对照组为(347.6±109.7)ml、(243.7±82.7)ml,两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o2.3并发症观察组无1例发生术后宫颈管狭窄及宫腔粘连,对照组随访3个月时发生宫颈管狭窄3例,

6、宫腔粘连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5/6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V0.05)。3讨论EP在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中仅次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而占据第二位。该病常见于35岁以上妇女,绝经后妇女发病率更高[2]。该病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长期过高、妇科炎症以及药物等导致子宫内膜局部内分泌紊乱、细胞增殖与调往失衡等因素有关。本病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有刮宫术、钳夹术及子宫切除术等。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宫腔镜技术在西方应用于临床,目前西方国家EP的诊治已出现由宫腔镜替代刮宫趋势[3]。近年来国内宫腔镜技术在妇科疾

7、病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笔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EP患者60例,并与使用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月经量均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月经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V0.01);随访中发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V0.05),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V0.05)。宫腔镜下刮宫术子宫损伤面积较大,可致出血、人流综合征及感染、宫颈管狭窄、宫腔粘连等多种并发症,且复发率较高[4]。宫腔镜下电切术定位准确,手术范围小,可以将位于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息肉根部切除,显著降低

8、复发率,且创伤轻、出血少,且对卵巢功能无影响,子宫内膜损伤小,并发症少。综上所述,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EP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且复发率较低,是目前EP治疗的理想方法。参考文献[1]郭春,黄薇.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