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方法探究之李欧梵《上海摩登》

学术方法探究之李欧梵《上海摩登》

ID:31800380

大小:62.9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8

学术方法探究之李欧梵《上海摩登》_第1页
学术方法探究之李欧梵《上海摩登》_第2页
学术方法探究之李欧梵《上海摩登》_第3页
学术方法探究之李欧梵《上海摩登》_第4页
学术方法探究之李欧梵《上海摩登》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术方法探究之李欧梵《上海摩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术方法探究之李欧梵《上海摩登》【摘要】论文围绕李欧梵的《上海摩登》展开叙述,文中介绍了李欧梵研究上海的缘由,从都市开始到文学与文化,从上海的现代性问题到对旧上海摩登的还原,以及香港上海的“双城”思考。作者的学术方法涉及到跨学科的综合手法、史料辅佐推理证实和怀旧的想象等。【关键词】《上海摩登》;都市文化;学术方法李欧梵,1939年10月生于河南太康,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美国哈佛大学博士。著名教授、作家,研究领域包括现代文学及文化研究、现代小说和中国电影。在台湾大学的时候师承夏济安、与夏志清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哈佛大学,受教于普实克,一人兼得欧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三大

2、巨擘的真传,李欧梵所代表的文学意义不在话下。王德威这样评价《上海摩登》,“李欧梵重新绘画了上海的文化地理,刻画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市与租界的微妙关系。此书史实超卓,文辞优美,真的令人钦佩;此书并预示着新世纪的一种新文化批评风格。”[1]如果我们除去其中王德威对此书的推介诱惑意味,李欧梵在此书中强大的理论支持、新颖的研究方法和视角都耐人寻味。1979年左右,这个时候的李欧梵对现代性还没有深入的研究,在夏志清教授的点拨下,李欧梵开始接触到施蛰存的作品和《现代》杂志。至此,作者开始了对现代性问题较为全面的研究和探讨,并得出一个结论一一现代性显然是与都市文化有关的。那么

3、,在现代性进入的中国的时候,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能称之为大都市的,只有上海。选择上海作为自己都市文化研究城市客体,李欧梵有自己的见解,当时的李欧梵,不满于大陆对都市文化的乡土型研究。加之当时的西方文学界正是重视描写城市的,在欧风美雨的熏陶下,李欧梵自然崇尚陶醉于都市生活的体验和描写。此外,作者当时在哈佛接受的是关于中国思想史的学习,以及受同事的著作《世纪末的维也纳》的启发,这些都开启了作者研究关于上海的文学创作的念头,可以说,李欧梵选择上海绝非偶然。在《上海摩登》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数据,资料杂志小报以及施蛰存先生的回忆,给我们再现了二

4、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的风姿。作者对上海的重绘,更多的是重构上海的文学想象。在《上海摩登》的第一部分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外滩建筑、百货公司、咖啡厅、舞厅、公和跑马场等场所,在这些新的公共空间基础上,重绘了一张上海的文化地图,增强了研究的说服力和真实性。此外,还添加了《现代杂志》《良友》和月份牌等新的文化传媒,以印刷文化作为一个突破点考察上海的文化,印刷对作家收益、文学创作、文学宣传以及市民接受阶层的壮大,有着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他们都是见证上海都市文化最好的证据,可以观察出古老中国的"东方明珠”现代性过程。那么,在城市现代性进入市民生活时,必然会培养人们对文学艺术的特

5、殊体认,和印刷文化齐头并进的是另一种新的视听媒介一一电影院。"如果出版文化在这个试听的适应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那么,这个可视媒介的流行迅速导致了一个逆反过程一一视听进入了书写,电影成了小说技巧的主要源泉。”[2]在这里作者做了很好的铺垫,并在后面成功地介绍擅长以电影手法创作小说的作家们——刘呐鸥和穆时英,他们都是都市生活的弄潮儿。在考证了都市文化背景后,作者选取了六位“都市现代派”作家一一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叶灵凤、邵洵美和张爱玲。对每位作家的分析和作品的解读,构成了都市和文化的对举。这也正迎合了《上海摩登》这本书的副标题一一一种都市文化在中国。刘呐鸥

6、和穆时英,对他们来说都市是他们文学创作依存的世界,他们创作的资源地,他们在都市里创作,也用一种新的实验技巧表达他们对都市的情感。在这本学术著作中,《上海摩登》在学术视角、学术方法以及理论支持方面都显示出高超的水平,尤其是李欧梵选用的学术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首先,跨学科综合的研究方法,从历史的角度进入文学研究的话题,重绘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再现其摩登神韵。作者用史学家的视角来观察和还原这座城市,建筑、人物、历史和风物等,用大量的考察和史料支持,将上海的都市文化面纱撩开,从真实的细节中品察这个城市的现代性。在《上海摩登》的第一部分中,四章内容都是在详细

7、地介绍上海的物质方面现代性的过程,例如,在分析“上海”和“现代”的关系时,作者从史学的角度分析历史上鸦片战争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影响,随即出现了'‘初则惊,继则异,再继则羡,后继则效”的西方现代文明的接受和传播,这是上海物质文明方面的现代性的表现。其次,作者在研究上海都市文化时,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上海,选用大量的历史数据、历史史料,访问了多位老上海的见证人,历时十几年来,多次走访上海并拜访了施蛰存先生,在一些历史史料方面未达到准确,会多次确认。例如,在第一张“重放上海”的章节里,作者找到一份关于舞女的月收入统计表。其中详细地统计了,舞女一个月的详尽的生活花销,甚至在舞

8、女的最大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