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用字母表示数 教案.doc

3.1 用字母表示数 教案.doc

ID:31802984

大小:21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8

3.1 用字母表示数 教案.doc_第1页
3.1 用字母表示数 教案.doc_第2页
3.1 用字母表示数 教案.doc_第3页
3.1 用字母表示数 教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3.1 用字母表示数 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3.1用字母表示数武进区漕桥初中孙建达【教材分析】《字母表示数》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又是学习代数式的基础。本节充分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认识过程,认识到字母代数的方便之处,感受到字母代数的优越性。本节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呈现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类比、推断等活动,体验数、符号和图形,能有效地描述现代世界的数量关系,发展了数感与符号感,既能提高其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符号感。(2)能用字母和代

2、数式表示以前学生学习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2.数学思考在情境中体验引进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3.解决问题能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4.情感与态度通过动手、动脑实践,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造的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努力争取成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重点】探索规律,用字母表示数来表示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符号感的形成。【教具准备】多媒体,火柴棒。【预习要求】1.收集整理有理数运算中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2.回顾小学数学中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公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3、体积的公式。第4页共4页教师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方式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境(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符号、图标来传递某种信息,表示某种具体的意义。你认识这些图标吗?你觉得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图标吗?情境(二)失物招领启示小明今天上午在校园内捡到一个钱包,钱包内有人民币若干元,请失主到政教处认领。问:这里为什么要用若干元,而不写清具体的数目,可不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如果可以,那么这个字母将表示什么意义?情境(三)观察下列等式:4+5=5+43+(-2)=(-2)+30+8=8+0...这样的式子你能找得尽吗?你能用什么方式把它们的关系简洁明了的表示出来?二、

4、数学探究(一)同学们,我们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北京进行,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我设想(用投影)以这种形式从左往右搭2008个正方形,谁能告诉老师需要多少根火柴棒?……问:(1)搭1个正方形需要___根小棒。搭2个正方形需要___根小棒。搭10个正方形需要___根小棒。搭2008个正方形需要__根小棒。学生跃跃欲试,纷纷举手,说出各个图标的意义。学生顿时感到异常兴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这是加法的交换律,可用a+b=b+a表示。学生思考一会儿,不能迅速作答,纷纷拿出课前准备的火柴棒进行搭建。学生动手操作迅速作答。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图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

5、的知识面,同时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将渗透着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通过学生身边的小事来激发学生,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范例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我们以前还学习过哪些这样的字母表示的运算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主动发展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的数学能力,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丰富自己的情感。问题(1)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结第4页共4页教师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方式设计意图(2)搭n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二)探月历同学们来看看2005年9月的月历。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6、2324252627282930问:(1)月历中用方框任意框住的四个数有什么关系?(2)根据所发现的规律填表。a(3)任意框住九个数再研究它们的规律。(4)(2004.扬州)某年某月有5个星期二,它们的数字之和为80,那么这个月的3号是星期()A.一B.二C.三D.四三、课堂训练1.小明今年n岁,小明比小丽大2岁,小丽今年____岁。2.小丽5h走了Skm,那么她的平均速度____km/h。3.一件羊毛衫标价a元,若按标价的8折出售,则这件羊毛衫的售价是___元。4.如图,某广场四个角铺了四分之一圆的草地面积,若圆的半径为rm,学生分组讨论问题(2),派小组汇报发言。学生充分思考、

7、交流,从每一横排、竖排、对角线给予发言。学生继续讨论交流。学生思考,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并举手回答。协作精神,同时又张扬学生的个性,本题的答案很多,如:4+3(n-1)、2n+n+1、4n-(n-1)等。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月历来提高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激情。让学生利用刚才所表现的规律,解决2004年扬州市中考题最后一道选择题,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学生的兴趣很浓,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精神,一定能圆满解决问题。第4页共4页教师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方式设计意图则共有草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