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习题(word版)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习题(word版)

ID:31804172

大小:80.5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18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习题(word版)_第1页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习题(word版)_第2页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习题(word版)_第3页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习题(word版)_第4页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习题(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习题(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的三个层次()()和()。2、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基础理论包括()()()和()。3、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4、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视角:()()和()及这几方面综合的独特视角。5、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包括()()和()三个阶段。6、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和()。7、直到19世纪初()兴起,把语言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语言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8、语言学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出现了四个主要思潮代表了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2、)()和()9、()学派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发现了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建立了语言的谱系分类。10、最初是英国学()与1786年提出,印度的梵语与欧洲的拉丁语、希腊语和日耳曼语等有共同的来源。揭开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序幕。11、历史比较语言学奠基人为丹麦语言学家()、德国语言学家()和()。12、19世纪中期德国学者()提出了语言的“谱系树”理论,并画出了印欧系谱系树形图。到19世纪下半叶出现“新语法学派”,主张研究个人语言的特点。13、德国学者()就语言的本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

3、言与民族精神以及语言类型学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被成为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14、()被公认为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15、20世纪前半叶,欧洲出现了结构主义思潮,30年代出现三学派()()和(),其中强调共时描写语言事实的()影响最大,创始人为美国人类学家()、人类语言学()和()。16、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乔()的《句法结构》出版,标志转换生成语法学派诞生。他提出区分“语言能力”——人们内化了的语()和“()”——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即人们实际说出来的话。17、功能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法国的()等,中心

4、在欧洲。18、乔姆斯基在60年代提出“语言能力()”的概念,并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19、()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20、()主要是与语言形式结构有关,实际上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语法能力,是一种脱离外部语言环境的、人的内部心理机制。21、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Hymes)在60年代首次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即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他还进一步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和()。22、美国语言学家卡纳尔(M.

5、Canale)等,于1983年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和()。23()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言的运用能力,不仅要求掌握语言的规则,也要求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则。24、()通常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结构。25、()指语言发挥的作用,用语言做事,或者说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26形式主义语言学所涉及到的功能是()和()。27、韩礼德认为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七种功能()()()()()()和()28、韩礼德把成人的语言功能归纳为三种()()和()。29、()是在交际过程中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6、是由结构衔接、语义连贯、排列符合逻辑来表达某个主题的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30、()”也称“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美国学者哈里斯(Z.Harris)于1952年最早提出这一术语。31、50年代末英国哲学家()提出“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J.Austin)认为人们所说出的话语能同时进行三种行为,即()()和()。对“会话含义”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会话中说话者()的研究。32、60年代中期,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他认为会话能顺利地进行需要双方互相配合,共同遵守一些基

7、本规则。他提出合作原则()()()和()。33、英国学者利奇(G.Leech)提出了(),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同情准则。34、语音方面最大难点在于()。35、()是学习汉语最大的困难所在。难认、难记、难写。36、智力包括()()()()()和()等。37、()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与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身心获得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38、对教学活动规律的研究称为()。39、教学过程的模式()()()()和()。40、()是从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出发,在教学实

8、践的基础上,根据对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40、()对课程体系和内容、结构及其安排的规律的研究41、()是一种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强调以各门学科知识固有的逻辑体系来组织课程。缺点是对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考虑不多。(希腊的夸美纽斯和德国的赫尔巴特代表)4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