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顺城三模教学质量检测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顺城三模教学质量检测

ID:31813080

大小:64.6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8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顺城三模教学质量检测_第1页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顺城三模教学质量检测_第2页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顺城三模教学质量检测_第3页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顺城三模教学质量检测_第4页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顺城三模教学质量检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顺城三模教学质量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顺城三模教学质量检测九年历史试卷分析初中研训部戴秀芹二0—二年五月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顺城三模教学质量检测九年历史试卷分析一、试题评价:1、木次质量检测试题题型具力争有中考导向,试题内容难易得当。2、本次质量检测试题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实践性,吋代性的特点。3、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等)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试题力争体现历史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原则有利于引导学生转

2、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主客观试题搭配,以主观题为主。有一定量的非惟一答案,带有发散性思维的题。6、试题难易适屮,区分度适当。在题冃的设计上,注意了问题的梯度,角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取不同的呈现形式。二、成绩统计1、区成绩统计任课教师姓名参试人数总分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特差率15中3751629943.46435694.9327272.530.2723中197880944.7219397.9715779.705.4225中224971443.372219

3、&6614765.63026中2801242644.3826795.3621275.712.8641屮108455942.2110294.446459.260.93佳化35150442.97351002674.290会元37154941.863697.31951.352.7长春54228642.33488&893259.260大柳1878043.3181001161.10玉成4131802943.6539395.1629671.671.94拔萃29111138.32482.81344.86.9合计

4、17707706643.54169395.65124970.561.19班级参考人数总分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9.729130545.0093.1086.21三、逐题分析:(-)单项选择题1、本题考查的目的要求:本题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再现和认识有关基础知识或能对有关基础知识进行解释、辨别、运用。从总体看,问题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察全面,难易适中,即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了学科能力的渗透。2、木题成绩统计表题号本题满分满分及格0分题均本平分题分本得率本题最高分本题最低分

5、人数%人数%人数%251863.72896.550021.7687.0425143、分析:从本题成绩统计表屮可以看出此题及格率较高,但满分率不理想,也暴露出一定问题。主要问题出现在第8、13、18题。第8题的错误是一部分学生不能准确无误分析题意。(二)、识图释图题1、木题考查目的要求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属于对教学重点知识的考查,文图结合是历史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乙一,所以,本题符合新课程要求。2、本题成绩统计表题号本题满分满分及格0分题均本平分题分本得率本题最咼分

6、本题最低分人数%人数%人数%二81655.172793.113.456.4781.8803、分析:从本题成绩统计表可以看出,此题成绩不太好。主要表现在第二个图学生没掌握,对三个国家不准确。今后课堂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有关历史地图归纳概括,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历史事件的关系,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所以,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审题和答题的技巧。(三)材料解析题1.本题考查目的要求木题主要考查学牛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深刻领悟和灵活运用的情况,考查了观察理解、归纳概括、发散思维、知识迁延、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综

7、合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本题完全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2、本题成绩统计表题号本题满分满分及格0分题均本刊分题分本得率木题最高分木题最低分人数%人数%人数%三81137.932793.113.455.8673.27803、分析从本题成绩统计表可以看出本题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有一部分学生不结合材料及有关史实,谈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有的语言表述过于简单,特别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有待加强。所以,教师在日后教学中注意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

8、培养。第(2)问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审题能力,理解所给材料作用的变化,所以,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分析题审题和答题的技巧。(四)、读史有感1、本题考查FI的要求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屈于对教学重点知识的考查,特别是九年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是教学中的重点,必须培养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上的人和事,理论联系实际是历史课教学的基木原则之一,所以,木题符合新课程要求。2、本题成绩统计表题号本题满分满分及格0分题均本平分本题得分率本题最高分本题最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