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刘美凤论植物抗虫性的机理和抗虫育种策略

15-刘美凤论植物抗虫性的机理和抗虫育种策略

ID:31817962

大小:69.7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18

15-刘美凤论植物抗虫性的机理和抗虫育种策略_第1页
15-刘美凤论植物抗虫性的机理和抗虫育种策略_第2页
15-刘美凤论植物抗虫性的机理和抗虫育种策略_第3页
15-刘美凤论植物抗虫性的机理和抗虫育种策略_第4页
15-刘美凤论植物抗虫性的机理和抗虫育种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15-刘美凤论植物抗虫性的机理和抗虫育种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南京农业大学博一士研究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植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考试时间2015年1月12日姓名学号所在学院任课教师盖钧镒赵团结论植物抗虫性的机理和抗虫育种策略刘美凤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摘要:虫害对作物生产造成了巨大危害,探索植物的虫害反应或适应机制对提高植物的抗虫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作物抗虫性与抗虫机理及抗虫育种技术手段三个方而对当前作物抗虫工作的进展进行综述。关键词:抗虫反应;抗虫机理;育种技术Discussionofpest-resistancemechanismandbreedingstrategyofplantsLIUMeifeng(Colle

2、geofAgronomyof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5)Abstract:Pestisoneofmaincausesofagriculturalreduction.Itisimportanttostudypestresistanceandadaptionnlechanismofcrops・Thisarticletrytodiscussthemechanismofplantresistancetoinsectandinsectresistaneebreedingfromthreeaspectwhich

3、arenatureandmechanismofinsectresistanceinplantandbreedingtechnologyofplantresistanceforinsect.Keywords:insect-resistantreaction;mechanismofinsect-resistance;breedingtechnology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世界上每年因虫害而造成的农产品损失估计为13%.在我国,水稻每年因虫害减产10%以上,小麦减产近20%,棉花所产量损失达30%以上⑴,因此探索植物的虫害反应和适应机制,提高农作

4、物抗虫性,对维持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弊端H趋显现,培育优质抗性品种显得尤为重要。20世纪,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快速抗虫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植物抗虫机理的研究,探讨了我国抗虫育种工作的进展。1.植物的抗虫性及其类型作物抗虫性是指作物品种能够阻止害虫侵害、生长、发育和为害的能力。作物的抗虫性是作物同害虫在长期抗衡、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抵御害虫侵袭及寄生危害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广泛存在于农作物的品种(系)、野生种和近缘种之中。根据田间观察害虫在作物上的生存、发育和繁殖的相对情况,作物对虫害的反应类型可

5、分为完全免疫、高抗、低抗、易感和咼感等。作物抗虫性主要包插3层含义:1)拒虫性(Nonpreference),即作物品种以其本身所固有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特性,表现出的对害虫具有拒降落、拒产卵、拒取食的效。2)抗生性(Antibiosis),该品种含有对某种害虫有毒的物质或者对害虫所需的营养物质含量很低,从而对害虫的生存、发育、繁殖等产生不利影响。3)耐害性(Tolerance),有的作物品种被害虫取食后能够表现出很强的增殖或补偿能力,从而减少害虫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正是作物自身具有这种抗虫特性,使人们不断地寻求新的作物抗虫品种。2.植物抗虫性的机理2.1植物抗虫的防御体系植

6、物在进化过程中对昆虫危害形成了多种防御体系,一般分为组成型防御体系和诱导型防御体系⑵。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结构与所处的生境有密切的关系,由此影响昆虫的行为、生长和繁殖,屈于组成型防御的范畴。诱导型防御则是指在昆虫侵害后植物在非固有的理化因子刺激下所作出的组织和化学反应,包括分泌毒它性化合物、坏死反应和减少刈•入侵者的必需营养物质的供应等。不管是组成型防御还是诱导型防御都有其物理和化学上的作用,而在植物对昆虫的防御机制上最重要的是化学因素,其次才是形态结构。2.2植物抗虫的化学机制抗虫植物具有一套化学防卫体系,在植物口我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认为植物植物对植食性昆虫危

7、害的反应表现在3个方面:直接防御,间接防御,和耐害性。2.2.1植物的直接防御反应直接防御是指植物白身所具有的能影响寄主植物感虫性的所有特性。按其作用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营养限制和毒害作用(图1)两大类。营养限制包括:限制食物供给,降低营养价值和减少偏嗜程度,毒害作用包括破坏组织结构和抑制害虫代谢途径。(1)限制食物供给植物通过细胞壁加固和过敏反应限制害虫的食物供给,使昆虫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细胞壁的加固是植物限制害虫取食的一条途径,细胞壁加固能增加害虫刺探和取食时的机械阻碍,加大咀嚼式口器害虫消化植物组织的难度,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