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案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案例

ID:31819346

大小:71.13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1-1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案例_第1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案例_第2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案例_第3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案例_第4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案例一、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比较全面的了解有关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领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2)能力目标: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曲折和不平凡的经历,特别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重要紧急关头作出重大决定:进军井冈山、红军长征的路线问题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根据时代的主要矛盾,迎合时代的潮流,实事求是和果断正确的处事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五四风

2、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五四”精神;学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尤其是中国革命面临极其低潮的情况下:如北伐战争的失败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等史实。培养学生学会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三、知识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红军的长征。知识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I第三单元的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涉及到的内容多,有

3、五大历史事件;篇幅长,多达8页;跨度大,从1919年——1935年;课时少,仅二课时。倘若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程序实施教学,那么学生学起来,就会感觉杂乱而枯燥;教师实施起来,要么无限制的拖延教学课时,要么紧张仓促的完成上课任务。如何解决这些矛盾,这是参加新课程改革的教师普遍面临的困惑.新的历史课程与过去历史课程相比,重大变化就是教材编排体系的变化和规定时限的模块式教学,这种变化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注重模块的整体设计和教材内容的整和,凸显教学的计划性和整体性.过去翻开教材就讲,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面面俱到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历史课程改革.设计思路:将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作为一

4、个整体,以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党的领导为主线进行一个全局和整体的设计;目的就是使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一个全局的了解和把握,从而也更好的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将第3课的内容进行专题式整和,具体分为背景、经过、重大会议、影响等几个小专题.目的就是为了教学内容的条理更加清晰、简洁,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而又深刻•五、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图片、历史歌曲、材料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从不同角度发

5、现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六、教材教法分析:本课为2课时。教材主要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情况: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红军的长征。这些内容全方位介绍了工人阶级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情况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曲折发展的历程。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补充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增加学生对于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感性了解。本课引言是由历史资料与历史插图两部分组成的。建议教师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强调以下三点:第一,指出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二,通过《五四传单》的讲授

6、,激发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第三,指出本课学习任务: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究的四个问题(五四运动是怎样爆发的,有什么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成立的,有何伟大意义?国共合作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破裂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建立的,有什么意义?)需要解决六个概念(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民主革命纲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革命根据地)。第一目,“五四风雷”。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析以下几个方面: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①五四运动的背景:经济基础:辛亥革命后,中国近代工

7、业迅速发展;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政治基础: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质日益加深(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思想基础: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①五四运动的过程:5月4日〜6月初:运动的中心在北京,学生为先锋;6月5日后:运动的中心在上海并迅速波及全国,工人阶级为主力;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②五四运动的意义: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