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有关“伴性遗传的发现及遗传特点” ---精校解析Word版

高考生物有关“伴性遗传的发现及遗传特点” ---精校解析Word版

ID:31824064

大小:31.3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9

高考生物有关“伴性遗传的发现及遗传特点” ---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高考生物有关“伴性遗传的发现及遗传特点” ---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高考生物有关“伴性遗传的发现及遗传特点” ---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高考生物有关“伴性遗传的发现及遗传特点” ---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有关“伴性遗传的发现及遗传特点” ---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警示二十七 有关“伴性遗传的发现及遗传特点”失分要记  (1)萨顿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法;摩尔根的科学发现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摩尔根的发现又为萨顿的假说提供了科学证据。(2)伴性遗传有其特殊性①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有同型和异型两种。②有些基因只存在于X或Z染色体上,Y或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从而像XbY或ZbW的单个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能表现。③Y或W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携带的基因,在X或Z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只限于在相应性别的个体之间传递。④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在写表现型和统计后代比例时,一定

2、要与性别相联系。(3)X、Y染色体的来源及传递规律①X1Y中X1只能由父亲传给女儿,Y则由父亲传给儿子;②X2X3中X2、X3任何一条都可来自母亲,也可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又可传给儿子;③一对夫妇(X1Y×X2X3)生两个女儿,则女儿中来自父亲的都为X1,应是相同的,但来自母亲的既可能为X2,也可能为X3,不一定相同。3·2微练53.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其基因的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同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成雌性个体,具有异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成雄性个体B.X、Y

3、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X、X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率高,且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均为患者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符合伴性遗传的特点,而不遵循孟德尔定律54.秃顶在男性表现较多,女性中表现极少,一般在30岁左右以后表现出来。通过调查发现:秃顶的女子与正常的男子婚配所生的男孩全部是秃顶,女孩全部正常。纯合体的秃顶男子与正常的女子婚配,女儿有正常也有秃顶,儿子全秃顶。就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秃顶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B.父亲正常母

4、亲正常不可能生出秃顶的儿子C.该秃顶性状表达与性别有关但不属于伴性遗传D.女儿秃顶时父亲不一定秃顶母亲一定秃顶答案精解精析警示二十七 有关“伴性遗传的发现及遗传特点”53.B ZW型性别决定与XY型性别决定不同,ZW型性别决定中,ZW个体为雌性,ZZ个体为雄性,A错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中,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为患者,C错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错误。54.C 由于子代中男孩和女孩的性状不完全相同,可推测该秃顶性状与性别有关,但由于秃顶男子的女儿不全是秃顶,秃顶儿子的母亲正常,所以该秃顶性状不可

5、能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A错误;纯合体的秃顶男子与正常的女子婚配,儿子全部秃顶,说明该性状不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该性状与性别有关,但不是伴性遗传,C正确;从前面分析可知,该性状是常染色体遗传,杂合子在不同性别中性状表现不同,在男性中为秃顶,在女性中为正常,则父亲正常母亲正常也有可能生出秃顶的儿子,B错误;若女儿秃顶,父亲一定秃顶,D错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