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现代中国政治外交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精校解析 Word版

高考专题---现代中国政治外交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精校解析 Word版

ID:31824274

大小:2.65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1-19

高考专题---现代中国政治外交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高考专题---现代中国政治外交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高考专题---现代中国政治外交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高考专题---现代中国政治外交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高考专题---现代中国政治外交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现代中国政治外交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01.(2018届重庆市高三5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B.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答案】A02.(湖北省八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

2、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答案】A【解析】据材料“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可知对社会团体进行登记的目的在于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A正确;BCD均与材料和新中国的需求无关。03.(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949年7月,中共中央指示:“凡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个月后,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

3、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指示A.为渡江作战进行战前总动员B.执行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C.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D.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答案】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题干时间“1949年7月”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知识分析解答。04.(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研究历史需要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不同的历史观影响着人们对历史问题的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史观越发多元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期以来,

4、中国学术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史观都是革命史观,认为近代中国是一段不断出现革命高潮的历史。“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是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了苦难的深渊,仁人志士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史观开始指导历史研究。现代化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

5、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材料三: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也是目前研究历史重要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全球史观则主张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请回答:(1)以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观为指导,分别概述新中国成立的意义。(2)1500——1900年,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的农业文明形成巨大的冲击,以文明史观为指导,以中国为例,试概括政治、

6、经济、思想上的主要表现。(3)以全球史观为指导,阐述中国20世纪70年代后的对外开放。【答案】(1)以革命史观为指导,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百年来屈辱的历史,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鼓舞了被压迫人民的斗争,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以近代化史观为指导:民主化,建立了共和国,加快了民主化的进程;法制化:颁布了《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法制建设;工业化:开展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均富化:进行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2)政治:发动侵略战

7、争,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客观上也促使中国不断向前发展。经济: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中国开始工业化进程。思想: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冲击了专制思想(君主立宪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自由平等等西方学说)。(3)中国的改革开放,打开国门,相继开放沿海城市和沿海开放区、沿江港口城市等,加强国际交流,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深化对外开放,适应了全球化的进程。(3)注意本题要求“全球化史观”,可以从对外开放的格局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

8、建立等角度进行分析。考点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01.(2018年全国Ⅲ卷文综历史7)7.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