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02运输联络巷揭煤防突设计.doc

21502运输联络巷揭煤防突设计.doc

ID:31830314

大小:95.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1-20

21502运输联络巷揭煤防突设计.doc_第1页
21502运输联络巷揭煤防突设计.doc_第2页
21502运输联络巷揭煤防突设计.doc_第3页
21502运输联络巷揭煤防突设计.doc_第4页
21502运输联络巷揭煤防突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1502运输联络巷揭煤防突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1502运输联络巷揭C15煤防突设计金沙县安洛乡枫香林煤矿21502运输联络巷揭C15煤层防突设计金沙县安洛乡枫香林煤矿2017年8月4日21502运输联络巷揭C15煤防突设计目录一、概述11、工程位置、工程量及周围开采情况22、对应地表情况------------------------------------------------------------------23、煤层及顶板特征24、地质构造35、矿井涌水量76、水文地质条件综述87、瓦斯地质88、煤层自燃倾向性和煤尘爆炸危险性99、掘进工艺1010、支护形式及方法1011、运输系统及通风系统10二

2、、石门揭煤工作面防突设计11三、安全防护措施131、建立防突组织机构132、建立压风自救系统153、建立防突风门174、避难设置185、远距离放炮196、个体防护20附图2021502运输联络巷揭C15煤防突设计金沙县安洛乡枫香林煤矿21502运输联络巷揭C15煤层防突设计为确保21502运输联络巷揭煤期间安全,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金沙县安洛乡枫香林煤矿瓦斯治理“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结合21502运输联络巷掘进工作面实际情况,特编制本设计。编制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源头治理、依法治突的原则;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失原则;建立健全“

3、四位一体”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防突措施,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形成开采关系合理、系统环节可靠、防治措施有效,实现人、机、环境互动的安全生产大环境,从根本上消除突出危险,实现矿井本质安全生产和可持持续发展。编制依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AQ/T1047-2007)《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定》(AQ1020-2006)、《关于毕节地区工业和能源委员会〈关于请求审批2014年度矿井瓦斯

4、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黔能源煤炭[2015]24号)文件,《开采方案设计》、《安全设施设计》、《金沙县安洛乡枫香林煤矿二采区C14煤层+1165-1200m标高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报告》(2016年5月)、贵州省矿山安全科学研究院编制的《金沙县安洛乡枫香林煤矿二采区C14、C15煤层瓦斯参数测试报告》、《金沙县安洛乡枫香林煤矿瓦斯治理“一矿一策、一面一策”21502运输联络巷揭C15煤防突设计》报告(2016年9月)等以及矿井的有关资料。一、概述1、工程位置、工程量及周围开采情况21502运输联络巷开口位于21401运输联络巷(溜煤眼往里20米处)内,东为二采区边

5、界,南为水泵房,西为二采区运输下山,北为采区边界,根据探孔情况,该巷道开口处底板距C15煤层顶板10.1米。该巷道相对地面为山体林木,无房屋、农田、渠沟等,其山体标高为+1540~+1600m,巷道距地面垂直高度约:301m—330m。地面地形较复杂,巷道施工对地表不会产生影响。21502运输联络巷开口位于21401运输联络巷内,巷道位于二采区回风下山北面,巷道施工方位角132°,坡度17°;掘进工程量55m;巷道设计为半圆拱形,墙高1200mm,拱高1400mm,断面为8.20m2。采用螺纹钢树脂锚杆和钢筋网联合支护,局部顶板破碎段采用增加锚索支护。2、煤层情况

6、及顶底板特征1)含煤性井田内含煤岩系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系一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的含煤建造。主要由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中夹细砂岩、钙质泥岩、灰岩、泥质灰岩,含煤7~19层,其中含可采煤层5层。含煤总厚9.24m,含煤系数9.63%,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为C4、C5、C9、C14及C15号等五层,21502运输联络巷揭C15煤防突设计C4、C5号为局部或大部可采煤层。可采煤层总厚度3.01~12.13m,平均总厚7.54m,可采含煤系数为7%。富含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等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组厚95~120m,平均110

7、m左右。2)煤层特征由于巷道位于C14煤层中,本《作业规程》只针对C14煤层简述如下:C14煤层位于龙潭组下部,上距C9煤层41.83~44.00m左右。煤层中局部夹1~2层厚0.02~0.10m的泥岩夹石。煤层顶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含植物化石碎屑;底板为黑色炭质粘土岩,含少量的星点状黄铁矿。煤层厚1.10~1.30m,平均厚1.32m,全区可采。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厚度(m)平均厚度(m)煤层间距(m)煤层结构顶底板岩性平均倾角体重(t/m3)顶板底板C40.61~2.401.960.97~10.76单层炭质泥岩泥岩81.45C50.20~1.421.34含夹矸泥

8、岩含粉砂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