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

ID:31849219

大小:10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21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宾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宾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共两部分,合计100分,时间90分钟I卷(选择一个最佳选项共50分)1、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  )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一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2、《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B.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C.起

2、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3、《晋书》记载:“有晋始自中朝,迄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摈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颓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运极道消,可为长叹息者矣。”材料表明的观点是A.否定佛教传播B.肯定道教影响C.主张正视儒学D.主张三教合流4、中国古代,“尊君”和“重民”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体两翼,而儒家民本思想中的“爱民”“重民”“恤民”则常被后世引述。这说明A.儒家思想能够制约绝对君权B.儒家思想推崇明君反对尊君论C.民本思想可以完善皇权政治D.民本思想顺应绝对君权的需要5、南宋宋慈在法

3、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12、13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据此推断A.法医学决定了科技的进步B.民族交流有利于医学发展C.理学推动医学体系的构建D.当时中国医学已高度发达6、下图“孝”字,据说是理学大师朱熹的手书。字形正看是一子跪地抱拳侍奉梳着高高发髻的老人,反看是一只正在拳打脚踢的猴子。这福字意在劝告人们要孝敬父母,否则便畜生不如。这表明程朱理学-9-A.规范了伦理道德B.强调孝的重要性C.区别了儒佛特征D.提高了儒学地位7、书院是古代民间的教育机构。图1是元代书院的分布图,图中数字为

4、各地的书院数量,由此可知图1元代书院分布图A.书院的制度化趋势在加强    B.儒学在元代得到迅速发展C.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日趋一致   D.江南地区的文化相对繁荣8、学者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游谈无根”指的是(  )A.明清之际的政局变动B.士人面对变局无所适从C.理学家们的空谈性理D.儒学的存在价值已丧失9、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由此可知李鸿

5、章(  )A.对时局的严峻性缺乏深思B.指责清政府现行外交失策C.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D.质疑洋务运动的体用之法10、康有为承续了自龚自珍和魏源以来重视时势变易的今文经学历史观,依据“公羊三世说”,将“据乱世”和“升平世”称为小康,而“太平世”则为大同,三者同处于一根朝向未来的时间链上,依次上升。依材料可知康有为的历史观()-9-A.深受儒家循环史观影响   B.受到社会进化史观影响C.包含了唯物史观的成分    D.包含了天命史观的思想11、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

6、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对于上述材料的探究,说法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革命B.三民主义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C.三民主义在当时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D.辛亥革命的最终目的已经实现12、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一味否定中国文化不同,李大钊明确主张中西文化调和。他指出,中西文化因地理及历史的缘故,形成了“主静”“主动”各具特色的两大区域性文化.二者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据此推断,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A.反映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B.认识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绝对化的倾向D.重新确立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13、学者费正清认为:“军阀时

7、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4、有学者指出,当代中国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1978年战胜“两个凡是”,1992年破除“社”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